據記載,秦始皇墓穴中的水銀,是一個女人供應的,那這個女人是何人?其為何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夠有幸為始皇嬴政供給水銀?

嬴政這個男人留給後世的傳奇太多太多,他一統天下,建立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的封建王朝。除此之外,他北征匈奴,南平百越,華夏大地結束了幾百年的亂戰。他還留下了堪稱世界奇迹的萬裡長城、秦兵馬俑,包括被項羽一把火燒掉的阿房宮。
嬴政留下的傳奇真的太多太多,他總被後世冠以暴君之稱,其實嬴政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帝王。嬴政的愛是廣義的愛,蒙恬率軍擊敗匈奴,使得匈奴不難南下牧馬,後修建萬裡長城。萬裡長城消耗了大量的民力物力,被國人诟病,成為了抨擊嬴政的一大黑點。
可後世的帝王在不止一次的向世人證明,長城在防禦北部遊牧民族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了這條長城,守軍進可攻,退可守,用較少的兵力便可以守住北方的隘口,這一項攻城福澤萬世。
說嬴政荒淫無道,但嬴政子女并不多,他這一生連皇後都沒有立,而唯一與他産生绯聞的女子,便是本文中的主角——懷清。
嬴政征服九州,對海洋有着更高的期待
嬴政為了征服而生,秦地處西垂,東方的海洋對他來說是一片未曾踏足的地方。在嬴政的心中,他雖然統一了天下,但東方這片大海中,必然有着數不盡的秘密與财富,在他的認知中,天下并非六國之土,而是整個世界。
為了繼續完成他一統天下的夢想,嬴政覺得時間太緊了,于是他命徐福前往神秘的東方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藥。雖然嬴政一直到去世,都沒有等來徐福的長生不老之藥,但他對于大海的向往卻從未停止。
雖然嬴政渴求長生不老,但他内心中必然也明白,人終會有一死,不然他又怎麼會投入那麼大的精力去修建骊山墓呢?在整個墓穴的設計中,除了空前的兵馬俑之外,便是墓穴内以水銀彙集而成的大海。
根據考古科技工作者探測,墓穴中的水銀大約有12億立方厘米,大約折合1200立方米的水銀,感興趣的可以按照水銀的密度折算一下,大約是1600多噸的水銀。
墓穴中彙集如此多的水銀,有兩個好處:(1)防腐;水銀在古代最常用的便是防腐,王侯将相在死後對屍體進行防腐時,大都使用水銀浸泡,再用玉塞堵住七竅,以此來達到防腐的目的。墓穴中大量的水銀一方面是塑造出浩瀚海洋之景,再者便讓浸泡其中的屍體千年不腐。(2)防盜;帝王的墓穴曆經幾千年的發展,被盜被挖掘早已不是稀奇事。秦始皇一生蕩滅六國,想要将他挫骨揚灰之人數不勝數,但幾千年下來都沒能做到。高濃度的水銀蒸汽輕易的便可以殺死靠近的人,墓穴一旦被打開,上千多的水銀湧出,方圓數裡之内将寸草不生。
設計足夠精妙,但千餘噸的水銀究竟從何而來?開篇提到的女人到底是何人,真的有這麼大學事嗎?
她曾與秦始皇傳出绯聞
與秦始皇傳出绯聞的女人幾乎為零,懷清有幸成為其一。司馬遷對她有一段記載: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财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由此可見,嬴政不管是仰慕還是處于何種情感,他曾為懷清築起懷清台。而巴清真的家中有礦,她不像我一樣,家裡有窗框和門框,而巴清她們家,真的有丹砂礦。丹砂是何物,丹砂便是生存水銀的原材料。
也就是說,巴清很有可能就是嬴政最大水銀供應商,或許就是她在供應水銀的情況下,與嬴政結識。畢竟這麼大數量的水銀供給,價格必須雙方老闆談才放心,兩人一來二去可能就暗生情愫也說不定。
想必二人除了“産品“之外,私人的故事想必也談了不少。不然的話,嬴政又怎麼知道巴清有錢不奢靡,寡婦不再嫁,在當地的名聲也很好。
或許正是由于這一方面的因素在其中,嬴政除了支付給巴清正常的費用之外,還建了一處懷清台,以表彰懷清的功績。
巴清連水銀的冶煉方式,估計也全部獻給了嬴政,畢竟家裡有礦的人。根據 《天工開物》的記載:
凡朱砂、水銀、銀朱原同一物。凡升水銀,或用嫩白次砂,每三十斤入釜升汞,其下炭亦用三十斤。“
在古代的生産水準下,用優質的礦石,燒10小時,大約可以生産6kg的水銀。按照這個方式來算,秦始皇陵墓上千噸的水銀,必定無法在短時間内生産完成。汞有很強的揮發性,并且有劇毒,遠處煉制,需要解決容器問題,汞的存放問題,以及山高路遠所采取的人工問題。
由此可見,将原材料運抵骊山附近,煉制,儲存,以及陵墓完成後,水銀充注,都極為友善。那麼問題又來了,這麼多的原材料,究竟來自何方?
原材料從何而來
上文提到的懷清,她雖富可敵國,但她出自巴蜀地區。在當時,運輸與挖掘,無疑将花費巨大的人力與物力。嬴政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他将天下有名的富商均聚集在鹹陽,而懷清應該是通過此種方式與秦王相識。
巴清在巴蜀有礦,正是水銀的原材料,不管嬴政如何禮遇懷清,她要繳納的水銀原料是一點都不能少的。綜合懷清的實力來看,骊山墓穴大部分的水銀應該出自她手。但考慮到骊山墓穴水銀數量之龐大,但靠巴蜀地區運輸,必然滿足不了需求。
陝西的旬陽縣也有着充足的水銀儲存量,在全國地區甚至亞洲地區首屈一指,根據相關典籍記載,旬陽地區的儲量達到驚人的5000多萬噸,其開采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由此可見,嬴政并沒有做舍近求遠的傻事。
從旬陽地區運輸礦石也好,冶煉也好,都要比巴蜀地區友善的多,之是以最終在巴蜀地區調集礦石,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就是骊山墓水銀需求量巨大,單靠一個地方無法滿足要求,僅此而已。
後記
就我個人來看,秦始皇墓中的水銀之是以充這麼多,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嬴政對于東方大海的向往,再者也是為了墓穴内部防腐,除此之外也成了盜墓賊不可踏足的禁區。試想一下,墓穴一旦被打開缺口,迎面而來的水銀蒸汽便可以解決小股的盜墓賊。如果繼續開發,似江河決堤而出的水銀,必然使得方圓數裡寸草不生,水銀傾瀉而出,會不會引發墓穴内的其餘開關還不得而知。
迄今為止,秦始皇陵墓中的一切,還終究是個謎,而我們探知到的這些,也不過是一點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