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之是以說雲南在元朝時才被納入了中國版圖,應該是從行政意義上所劃分的。
古代的時候雲南也歸屬于中央王朝管轄,但是大多是以附屬國或者說特别行政區的形式存在,就像現在的香港和澳門,難道就說他們不屬于中國的版圖嗎?肯定是屬于中國的版圖,但是他們有着很高的自治權。

很多時候雲南都是使用中原王朝的國号還有法律以及制度,中原王朝的皇帝隻是沒有對其進行派遣官員管治理罷了,元朝時期中原王朝加強了對于此地的治理,從政治上來說雲南屬于中央管轄。
當年在戰國時期,雲南地區最早是接受楚國制約的,後來秦始皇在這裡設定了桂林郡和象郡直接管轄雲南,貴州等地區。
由于此地距離中央政治集團較遠,是以管轄并不透徹。表面上的一種治理,但是當地的武裝力量還有百姓有着很高的自治權。
由于秦朝時間存在的比較短,後來西漢接手天下之,再一次加強了對于雲南地區的管理,不過同樣中央并沒有直接由派遣官員。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漢武帝征服雲南之後設定了益州郡對此進行管轄。
不過雲南當地的具體統治者則是直接從當地的武裝力量中選拔出來,漢武帝将其冊封為了滇王,以藩屬國的形式存在,直接接受中央的管轄,比如當年有一個成語叫做“漢習樓船”正式來自于漢武帝征服雲南的一個曆史故事。
漢朝對雲南地區如此的一個統治狀态一直延續到了東漢末年。在皇室衰落之後雲南地區的滇王有着很高的自治權和管理權,一度發展成為了一個完全脫離中原控制的獨立小王朝。
直到劉備入蜀之後,當時為了避免益州前後受敵,在劉備活着的時候就曾派兵嘗試過征服雲南,但并沒有取得顯著成效。
等到諸葛亮掌權之後,便開始改變之前劉備的政策,通過七擒孟獲的故事成功收降了雲南地區的統治權。
和漢朝時期一樣,諸葛亮雖然收服了雲南等地但并沒有直接派人對此地管轄,隻是讓本地的官員進行管轄,但是他們必須要服從蜀漢的指揮和上司。比如知名人士馬谡曾經就是雲南的一個太守,空有如此名義,但他卻很少到雲南本地辦公。
從當時的表面上來說,雲南不算是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畢竟蜀國還尚未統一中原。
後來等到晉朝時期,因為戰争以及其他的一些地理原因,雲南逐漸處理的統治,而等到宋朝時期更是以大理國的身份存在。大理國當時臣服于宋朝,并且接受受宋朝的冊封,向宋朝稱臣納貢。
再加上雲南境内高山衆多地理環境複雜,宋朝一直面對于北方的軍事壓力,是以也就從來沒有讨伐過大理國,直到後來元朝将其滅亡。
在元朝統一了大理之後,大理在沒有脫離中央王朝的管控。
是以書上才會說,自從元朝的時候雲南才算是納入了中國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