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時2500年,至今仍在建造,中國的這項工程為何耗時如此之久

中國擁有千年的悠久曆史,而在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各朝各代都留下了屬于自己朝代的建築工程,其中的一部分還曆經數代。中國的萬裡長城,便是最著名的代表。長城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建造,隻是有的是為了抗擊匈奴,有的是為了防禦鄰國。秦朝統一天下以後,為了抗擊匈奴,将各國建造的城牆連接配接在一起,萬裡長城的雛形也由此誕生。随後經過各個朝代的修繕,直至明朝,萬裡長城才算是正式完工,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所修建的。

曆時2500年,至今仍在建造,中國的這項工程為何耗時如此之久

從春秋到明朝,萬裡長城的修建時間可謂悠久,但是在中國的曆史上,卻還有另外一件工程,它修建的時間比萬裡長城還要長,甚至時至今日仍然還在建造之中,這個工程即是“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末期,當時吳國為了北伐齊國争霸中原,而下令開鑿了此條運河,目的是為了以此來作為交通通道。在這以後經過曆朝曆代的修繕擴建,京杭大運河的規模不斷變大,其作用也漸漸發生了改變,從最初的軍事用途,逐漸轉變為商業用途。京杭大運河的存在溝通了中國的南北兩地,使兩地的貿易往來更加順暢,也是以成為了各個朝代極其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曆時2500年,至今仍在建造,中國的這項工程為何耗時如此之久

但是大運河的開鑿也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完場的,不僅經曆了曆朝曆代的努力才有了如此的規模,而且在建造的過程中更是損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為了建造大運河,更是有無數的百姓是以而喪命。隋朝時,隋炀帝征調百萬民夫開鑿大運河,導緻許多人喪命于此,也因為如此導緻民怨沸騰,加速了隋朝的滅亡。是以說,大運河的開鑿是中國曆代群眾的心血,是古代群眾用自己的血與骨開鑿出來的運輸通道。

由于大運河的重要地位,幾乎每個朝代都對其極為重視。春秋時開始開鑿大運河,秦朝至隋朝使其南北更為開闊,溝通南北兩地的發展,也是以有了唐朝的盛世景象。而在随後的宋元明清時期,各朝各代都在不停的對大運河進行修繕挖掘,到清朝時,大運河的海上運輸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更是注重對大運河的開鑿,南水北調,運河範圍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而且對大運河的治理工作也從未懈怠。

曆時2500年,至今仍在建造,中國的這項工程為何耗時如此之久

時至今日,大運河的水利工程仍然還在建造之中,這個從春秋時期建造至今的工程依舊沒有完工,大運河是橫穿中國曆史的建築,是中國人民智慧與精神的象征,廣大的中國人民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世界曆史上的又一偉大奇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