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過春節,為啥說隻過了106年?以前的都不這麼稱呼!

過年,就是過春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人隻過了106年。為啥呢?因為以前的年,都不稱呼為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為啥說隻過了106年?以前的都不這麼稱呼!

春節

過年的風俗已久,但是古代人不叫春節,過年的日期也不相同。

夏朝的時候,采用“夏曆”,也就是現在的“農曆”,根據天幹地支将全年分為十二個月,對應十二生肖,夏人規定建寅為正月,即每年一月為新年初始,這與現代農曆并無太大差别。

不過,後代就不一樣了。到了商朝時期,規定夏曆十二月為正月,即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如此一來,商人過年的時間就比夏人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周朝更奇葩,将建子定為歲首,即夏曆十一月為正月,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各國采取不同曆法的做法着實混亂,于是下诏全國統一以建亥為正,即夏曆十月初一為元旦。

秦朝以前,我們會發現中國人過年的日期是不同的。夏朝與今天一樣,正月初一過年。商朝則是農曆十二月初一過年、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朝則是十月初一。

當然,這些朝代雖然過年的日子不同,但是過年的風俗大緻相同。?

中國人過春節,為啥說隻過了106年?以前的都不這麼稱呼!

過年

漢初,基本沿襲秦朝的曆制,規定每年的十月一日過年。後來,司馬遷制定了更為嚴謹的《太初曆》,這就與現代春節的時間相符合了。太初曆一直沿用至西漢末年,直至王莽篡漢才被廢除,王莽為鞏固統治,宣揚“複古”而改用殷曆,又把十二月作為正月。三國和西晉基本上沿襲漢制,規定十二月一日過年。到了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一心想要青史留名,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更改曆法,于是他在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頒行《元嘉曆》,規定夏曆一月為正。此後,以夏曆一月初一為年節的傳統基本确定了下來。

那個時候,過年并不叫做春節,而是稱呼各異。

中國人過春節,為啥說隻過了106年?以前的都不這麼稱呼!

古人對年的稱謂,朝代不同,稱謂不同。比如說,曾經把過年叫過歲首,新春、歲節、年節、新禧、新年、大年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等等。

那個時候,過年并不叫做春節。春節這次直至1914年才出現在中國人的字典裡。辛亥革命後,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采用公曆,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曆歲首。1914年,民國政府把農曆正月初一作“春節”,視為農曆年的開始,即為歲首。當年,民國政府内務部提出請示彙報,“拟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得到批複後,民間才将過年稱為春節,于是春節這一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采用“公元紀年法”,将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夏曆正月初一仍稱“春節”。

通過這段曆史,我們知道,中國人過春節,其實剛剛才106年。【作者:每日漢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