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汝昌自殺殉國,光緒下令:在棺木上捆3道鐵鍊,十餘年不許下葬

大家在曆史課本上可以看到有關于威海衛戰役的故事,在這場戰役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丁汝昌,相信大家對丁汝昌這個人物并不陌生。從1840年鴉片戰争後,我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内各個階層的愛國人士開始尋求救國的方法。先後出現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等大事件。其中洋務運動的主要内容就是學習西方的新式海軍,“北洋海師”也是以誕生,而北洋海軍的提督就是丁汝昌。丁汝昌的一生為國家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但是他最終還是敗于威海衛戰役,最後自殺殉國。

丁汝昌自殺殉國,光緒下令:在棺木上捆3道鐵鍊,十餘年不許下葬

在我們眼裡面,選擇自殺殉國的丁汝昌是一個英雄,但是他在晚清統治者光緒帝的眼中卻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人。因為光緒帝認為丁汝昌作為北洋海軍的提督,在威海衛戰役當中因為操作失誤而導緻全軍覆沒,一切責任都追究于他。導緻丁汝昌在自殺殉國以後,不但沒能夠得到追封,而且光緒帝還下令在其棺木上加上了三道鐵鍊,把棺木表面塗成了黑色,十餘年都不允許下葬。就這樣,一位英雄最終都不能夠入土為安。

丁汝昌自殺殉國,光緒下令:在棺木上捆3道鐵鍊,十餘年不許下葬

丁汝昌于1836年出生,其祖籍是在安徽,丁汝昌從小就非常的愛學習,天資聰明的他學習能力非常強,但是由于家境困難不得不放棄學業出來務工以補貼家用。在丁汝昌十幾歲的時候便加入了太平軍,但是後來因為湘軍攻打安慶,太平軍大敗,丁汝昌不得不投靠湘軍。在古代,一般投降的人都是得不到重用的,丁汝昌便在每一次戰役當中都非常賣力,最後得到了劉銘傳的賞識,憑借着自己的努力升官加職,不過最後還是因為和劉銘傳之間的沖突被罷職了。罷職之後的丁汝昌被左宗棠看中,但是半路殺出個李鴻章,最後丁汝昌還是歸于李鴻章旗下。

丁汝昌自殺殉國,光緒下令:在棺木上捆3道鐵鍊,十餘年不許下葬

1879年,李鴻章向英國訂購了大批軍艦,而丁汝昌作為李鴻章的得意手下,全權負責接收軍艦和管理北洋海軍。丁汝昌在任職期間可以算得上是兢兢業業,不斷的學習海軍知識。當丁汝昌去往英國之後,才發現了兩國之間的明顯差距,這讓他更加努力地想要提升本國的海軍能力。其實丁汝昌之是以會在威海衛戰役當中如此慘敗,還是要追責于李鴻章下達的指令,李鴻章當時指令丁汝昌避而不戰,才導緻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潰敗之後的丁汝昌不願意投降日本,最終選擇自殺殉國。

丁汝昌自殺殉國,光緒下令:在棺木上捆3道鐵鍊,十餘年不許下葬

光緒帝将其全責都歸究于丁汝昌一人,實在是不妥。你們覺得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