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公元前3000年左右開始,經過從歐貝德文化到蘇美爾文明産生長期和平地發展下,蘇美爾文明已經日趨成熟,呈現出城邦林立的狀态,但在後續蘇美爾地區連年不斷的城邦争霸中,各個城邦則都保持着合作與敵對的關系,君主制的建立則為蘇美爾地區的統一奠定了可靠的政治基礎;同時,物質條件、精神條件也逐漸成熟,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水利系統,促進了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的進步發展,與印度、小亞保持着良好的貿易及資源供銷關系,促進了文明的傳播和互相交流影響;此外,文藝、科技、教育和宗教方面的發展,則使得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變得更有可能。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繁榮的蘇美爾城邦

蘇美爾城邦争霸開始,以及神話中記載的女神伊南娜将文明傳到烏魯克,也許正是階級社會産生的反應,沖突沖突增加,使得王權和祭司貴族之間、貴族和平民之間、神廟和依附勞動者之間,利益很難協調一緻,同時,為了争奪土地、水源及霸權,不同城邦國家之間也存在着錯綜複雜的沖突 ,戰争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農民的破産和階級沖突,文明的陰暗面開始顯現,這一點也許從蘇美爾王表看似離譜的紀年方式上可以得到有力證明,說明在城邦争霸階段王權更疊更加頻繁。

蘇美爾人在這種階級社會形成時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将其稱為悲傷階段的實踐,人們也開始意識到文明與野蠻的差別,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項人類活動就是奴隸制的産生,後面他們還會認識到比内部鬥争和自然災害更可怕的蠻族入侵。總之,在連年的城邦争鬥下,雖然一些城邦短暫取得了霸權,比如烏魯克、基什、烏爾、拉格什、烏瑪等,但最終還是逐漸衰弱,公元前2340年盧加爾紮格西征服基什,實作了蘇美爾南部地區的統一,而此時身為阿卡德人的薩爾貢則實作了北部諸部落的統一,并以阿卡德城邦為基礎,開始了征服擴張。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阿卡德崛起

同為閃米特人說着塞姆語的阿卡德人和亞述人,根據現代研究表明屬于兩河流域古老的原住民,是山區的遊牧民族,他們與蘇美爾人不僅所說的語言不同,長相也存在很大差異。阿卡德人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遷徙到兩河流域下遊,與定居于北部山區的亞述人相比,選擇南下遷徙到蘇美爾地區即巴比倫尼亞地區後,在與蘇美爾人的常年混居下,阿卡德人的文明開化程度要更早,并且逐漸掌握了蘇美爾發明的楔形文字,發展出阿卡德語,在文字的産生下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的進步發展。後面到來的阿摩利人其語言文字也是在阿卡德語基礎上發展起來,他們建立的文明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古巴比倫文明。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阿卡德語的演變

在源源不斷的兄弟部落逐漸遷徙到蘇美爾北部地區後,阿卡德人很快在人數上就超過了南部的蘇美爾人,這為阿卡德崛起奠定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這時阿卡德也誕生了最偉大的統治者即薩爾貢,從出土的青銅頭像來看,薩爾貢似乎是一個非常威嚴、高貴、裝飾講究的君主,但實際他的出身非常普通。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薩爾貢青銅像

薩爾貢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是一個私生子,他的母親也抛棄了他,非常慶幸的是被基什一個貴族家的園丁撿到撫養,養父将他培養成一個園丁并送往王宮,他也從國王的園丁、廚師,逐漸成長為侍從,他見證了真正的蘇美爾文明,并懂得學習和察言觀色,他非常讨國王及王室成員歡心,很快便成為祭司及國王的近臣,甚至開始掌管宮廷衛隊;在薩爾貢的成長階段,蘇美爾各城邦已經日漸沒落,王權逐漸衰弱,這也影響到他決定日後建立一個中央集權國家,成為一個專制統治的君主,他也逐漸成為一個有城府、有謀略的人。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身處宮廷的薩爾貢

蘇美爾經過幾百年的城邦争霸,到薩爾貢生活的時期已經形成了以基什為首的北方集團和以烏魯克-烏爾為首的南方集團,基什卷入了烏瑪和拉格什的戰争,基什王雖然想保持中立,但烏瑪在打敗拉格什後還是将矛頭轉向了他,最終将他打敗。薩爾貢趁基什王被打敗以及貴族人心渙散,武裝奪取了政權,自立為王,但這時基什的貴族并不是真心服從于他,平民也難以接受他的身份。

為鞏固統治,實作統一擴張目的,薩爾貢接下來開始了軍隊改革,建立募兵制,并親自帶領部下廣泛招收士兵,優先招收阿卡德人,很多百姓聽說當兵的待遇非常好紛紛選擇參軍,很快便招收到一支5000餘人的軍隊,還建立了西亞曆史上第一支常備軍;在建立軍隊後他又組織建設了一座新城,稱其為阿卡德城,定為國都,很快便吸引聚集了越來越多的阿卡德人定居,除了優秀的武将外,還包括文員官吏、手工匠人和商人,以及一些原先蘇美爾北部地區的學者。至此,在國家變得強大下,薩爾貢決定揮兵南下,與盧加爾紮格西決戰,收服蘇美爾南部諸城邦。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阿卡德軍隊

經過多年的征戰,蘇美爾地區的百姓渴望獲得統一,但盧加爾紮格西雖然統一了蘇美爾南部地區,實則建立的屬于一種邦聯的政體,統治非常不穩定,軍事凝聚力很差,未形成統一戰線,而薩爾貢建立的集權君主制則可實作兵力的快速集中調動。是以,在盧加爾紮格西同拉格什苦戰時,薩爾貢很快便集中兵力将其擊敗,與薩爾貢的軍隊相比,烏瑪軍的訓練素質顯得非常低,士氣也要相對較低,在擊敗盧加爾紮格西後,薩爾貢下令對烏瑪城進行了劫掠,三天後城中每家都遭受了劫掠,盧加爾紮格西的家眷和财産則被薩爾貢接管,很多人成為奴隸,盧加爾紮格西本人雖然誓死不從,但最終則被可憐在神廟折磨緻死,神廟最終也被焚毀。在解決了心腹大患烏瑪後,薩爾貢陸續收服了蘇美爾南部各城邦,南下直至波斯灣,據記載在這期間一共經曆了34次戰争,為了降低各城邦的防禦力,防止日後其複辟,薩爾貢指令每攻占一座城都要将城牆摧毀。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蘇美爾各城邦建立的城牆

薩爾貢雖然征服與摧毀了兩河流域各城邦,在公元前2334年左右實作了整個蘇美爾地區的第一次統一,但也完全接受了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宗教和其它先進文明成果,他還自稱為“伊斯塔爾女神最喜歡的人”以及“天神恩利爾庇護的國王”,随後在公元前2330年向東征服埃蘭。在鞏固了國家的穩定發展後,薩爾貢又再次開啟了他的征程,于公元前2300年征服了納加爾和蘇巴爾圖(亞述地區),公元前2290年征服馬裡,但薩爾貢終究未能實作對埃勃拉的政府,于公元前2284年去世。

薩爾貢共統治了50多年,在他執政的末期,南方的蘇美爾城邦人民反抗情緒愈演愈烈,他的後半生幾乎都處于征戰及平叛的過程,但終于實作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薩爾貢可謂是一個帶有英雄傳奇色彩的君主,雖然給被侵略地區人們帶去了深重的災難和負擔,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融合,實作了度量衡的統一以及楔形文字、蘇美爾宗教及其它文明成果的推廣,在薩爾貢在位穩定統治期間,蘇美爾地區的農業經濟也得到了繁榮發展。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薩爾貢建立的阿卡德帝國

薩爾貢去世後,其子瑞穆什統治期間各地叛亂不斷,在鎮壓反叛過程中他竟然下令過屠城,這也激起更大的民怨,公元前2269年,在被暗殺後,由他的兄弟瑪尼什圖蘇繼位,他繼位期間曾繼續沿着波斯灣海岸線向東遠征,瑪尼什圖蘇同樣難逃被刺殺的命運,公元前2254年其子納拉姆·辛繼位。納拉姆·辛是一位同樣偉大的君主,他不僅完成了對蘇美爾各城邦反叛的治理,還對西北脫離帝國統治的馬裡地區進行了徹底征服,并摧毀了埃勃拉,将疆域拓展到地中海沿岸及叙利亞地區,他自稱為“四方之王、普天下之主”,還設立了記載史實的紀念碑,指令王族子弟和歸順的蘇美爾貴族擔任各行政區的總督,在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和商業、促進貿易下,使得阿卡德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阿卡德帝國的最大疆域

公元前2217年納拉姆·辛去世後,其子沙爾卡裡沙裡繼位,但此時帝國境内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關于這場大的自然災害埃及文獻中也有記載),已經無暇管理帝國西北部,這時帝國西北部被阿摩利人占領,埃勃拉也得以複國;公元前2200年逐漸衰弱的帝國遭受了古提人滅頂式的入侵打擊,逐漸接近崩潰邊緣,蘇美爾南部城邦紛紛脫離阿卡德的控制;到公元前2193年,各地區陸續脫離帝國控制,出現了四位君主的窺竊者,而阿卡德控制區域已經僅限于曾經的阿卡德地區,公元前2191年阿卡德王杜杜終結了動亂的政局,但已經屬于苟延殘喘,此時南部複興的烏魯克建立了第四王朝,拉格什建立了第二王朝;到公元前2168年杜杜國王去世時,阿卡德的土地幾乎隻剩下曾經的阿卡德城,公元前2154年,古提人徹底攻滅了阿卡德城,阿卡德王國滅亡。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不識字的古提人并不懂得如何統治阿卡德

公元前2150年古提人南下攻破了尼普爾,拉格什得以崛起,占領了烏魯克的大部分土地;公元前2140年,拉格什國王古地亞重新統一蘇美爾南部各城邦,成為各城邦的宗主;公元前2120年左右,烏魯克第五王朝興起,重新收複大片土地,公元前2116年烏魯克王烏圖赫加爾擊敗古提人,并俘獲古提王梯裡根,終結了古提在阿卡德地區的統治;公元前2113年烏圖赫加爾死于一次意外事故,他的弟弟烏爾總督烏爾納姆繼承王位,建立了以烏爾為國都的烏爾第三王朝。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出征前百姓用蘇美爾語向神祈禱

公元前2110年,烏爾納姆征服拉格什,實作了蘇美爾地區的重新統一,史稱“蘇美爾複興”,公元前2100年,烏爾納姆頒布了《烏爾納姆法典》,這部法典為迄今為止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但不幸的是在烏爾納姆繼位期間,西北崛起的阿摩利人開始向東遷徙,馬裡地區逐漸阿摩利化;公元前2050年左右,舒爾吉在多次向埃蘭和東部山區用兵下征服了大片地區,公元前2040年阿瑪爾辛征服了北部亞述地區更多的城市,實作了烏爾王國統治疆域的最大化,并将蘇美爾-阿卡德文明傳播到這些地區;公元前2035年,烏爾王為防止阿摩利人湧入境内,組織在西部修建了隔離牆,現代研究表明其規模甚至趕得上“哈德良長城”;但在公元前2025年,阿摩利人還是入侵了烏爾境内,由于國王伊比辛作戰失利,導緻接連戰敗,一些地區的總督也宣布獨立,公元前2020年烏爾第三王朝瓦解。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烏爾神廟

公元前2017年,退至蘇美爾南部城邦的伊比辛委任将軍伊什比·埃拉負責在伊辛和尼普爾兩座城市主持修建防禦工事,但伊什比·埃拉赴任不久後便宣布獨立,無暇顧及的伊比辛隻能繼續修築烏爾城的防禦工事;公元前2006年,埃蘭趁機大舉入侵,在抵擋了将近兩年後,公元前2004年,蘇美爾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獨立王國烏爾第三王朝滅亡。

公元前1996年,伊辛王伊什比·埃拉終于将埃蘭驅逐出蘇美爾南部地區,到公元前1953年,經過伊辛四位王的努力,很多蘇美爾城邦的宗教中心得以建設恢複,宗教活動得以正常進行;但在公元前1932年,拉爾薩城脫離伊辛的統治,衮古努姆自立為王,到公元前1924年,東部多個城邦已經被拉爾薩王國控制,公元前1910年拉爾薩王衮古努姆将基蘇臘城歸還伊辛,兩國暫時休戰;公元前1896年伊辛與拉爾薩再起戰事,伊辛王烏爾·尼努爾塔被殺,其子布爾辛繼位;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長期學習蘇美爾-阿卡德文明下,逐漸實作了徹底的文明開化,族長蘇姆阿布姆稱王,并建立了巴比倫城,成立巴比倫王國。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蘇美爾-阿卡德式的巴比倫城

公元前1892年,拉爾薩向北擴充收複基什、卡紮魯;公元前1887年,巴比倫控制迪爾巴特,并開始修築防禦工事;公元前1876年拉爾薩重新奪取基蘇臘,公元前1872年奪取尼普爾;在拉爾薩和伊辛無力管制下,公元前1863年,巴比倫攻占基什,公元1862年攻占卡紮魯,公元前1853年控制庫塔、波爾西帕、西帕爾等城市;公元前1846年拉爾薩馬勒庫王國,奪取塞馬什幹沙皮爾,公元前1843年奪取尼普爾,公元前1840年卡紮魯脫離巴比倫統治拉爾薩結盟;公元前1837年,出乎意料的是伊辛王竟然聯合巴比倫和埃蘭進攻拉爾薩,并占領了尼普爾,但在公元前1836年拉爾薩王辛·伊凱沙姆率軍反擊收複了尼普爾,公元前1835年,趁着拉爾薩王去世,巴比倫占領尼普爾;公元前1834年巴比倫攻占卡紮魯,公元前1831年拉爾薩将巴比倫從尼普爾驅逐,但很快尼普爾又被伊辛占領。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兵家必争之地——尼普爾

在連年的戰争下,蘇美爾各城邦變得越來越衰弱,這時北部發生了曆史性的事件,公元前1830年馬裡複國,迫使阿摩利人逐漸南遷,公元前1823年埃什努那王國占領埃卡拉圖,迫使當地的阿摩利人首領沙姆希阿達德選擇去巴比倫避難;公元前1812年,埃什努那王國發生内亂,巴比倫王趁機協助沙姆希阿達德傳回埃卡拉圖;公元前1810年,拉爾薩擊敗伊辛和巴比倫組成的聯軍;公元前1809年,阿摩利人首領沙姆希阿達德攻陷亞述首都阿蘇爾,自稱亞述王,到公元前1808年,在沙姆希阿達德統治下亞述開始迅速擴張;公元前1804年,拉爾薩攻陷德爾城,公元前1803年攻陷烏魯克城;公元前1800年馬裡被亞述王沙姆希阿達德擊敗,公元前1796年沙姆希阿達德徹底吞并整個馬裡王國;公元前1794年,拉爾薩消滅了由阿卡德人建立的伊辛王國。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塵封的伊辛古城

公元前1783年,巴比倫王統一了阿卡德地區剩餘的阿摩利人部落,公元前1781年沙姆希阿達德繼續率軍東征,收複了原烏爾第三王朝統治時期的諸多亞述城市,公元前1780年巴比倫王漢谟拉比與亞述王沙姆希阿達德結盟,共同抵禦南部的拉爾薩;公元前1776年,亞述王沙姆希阿達德去世,馬裡在雅姆哈德王國的幫助下再次複國,到公元前1774年,原先臣服于亞述的諸多城邦紛紛獨立;公元前1772年,埃什努那攻占巴比倫城市拉皮庫姆;公元前1765年,埃蘭王率軍入侵埃什努那,國王被殺,王都被攻陷,埃蘭軍隊繼續北上入侵亞述,亞述隻能退守阿蘇爾和埃卡拉圖,巴比倫則趁機占領了埃什努那在底格裡斯河的疆域;公元前1764年,巴比倫王漢谟拉比與拉爾薩冰釋前嫌,組成同盟,将埃蘭擊潰逼出兩河流域,埃什努那複國,亞述也趁機收複諸多城市。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埃什努那神廟的蘇美爾式雕像

公元前1763年,巴比倫王向昔日的盟友拉爾薩宣戰,并聯合馬勒庫王共同擊敗了拉爾薩軍隊,兼并了拉爾薩王國;在兼并了拉爾薩後,公元前1761年,巴比倫又相繼擊敗了馬勒庫和馬裡,亞述王也向漢谟拉比稱臣,公元前1759年,在鎮壓馬勒庫和馬裡城的起義中将這兩座城市徹底摧毀;公元前1756年,漢谟拉比率軍攻占并滅亡埃什努那王國,實作了兩河流域的再次一統,并于公元前1755年頒布了《漢谟拉比法典》,至此,實作了從蘇美爾-阿卡德文明向新興的巴比倫文明的過渡。

文明的延續—蘇美爾城邦争霸,阿卡德帝國建立,巴比倫的崛起

漢谟拉比與古巴比倫王國

回顧從蘇美爾-阿卡德文明到巴比倫文明開始這段戰亂的時間,不禁感慨兩河流域獨特優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領先的文明,但同時這片無險可守的地區,在狹小的新月土地上,為了獲得資源,各個城邦不得不互相依存、互相提防或者互相掠奪,短缺的資源在受到自然災害沖擊下,即使對于阿卡德這樣強大的君主制國家,也會造成非常大的威脅,再加上外族的入侵,以及内亂的影響,國家通常很難長久統治,同時,我們也可認識到自然災害雖然會造成國家衰弱,但并不會摧毀一個文明,真正摧毀一個文明的是“矛頭”,此外,在君主制的國家和城邦國家,優秀的統治者對文明的發展和延續都起到巨大的影響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