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舉世聞名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每年都會主動邀請名人、明星,為他們量身定制蠟像,以此來豐富“館藏品”。

對于這些名人或明星來說,能夠成為蠟像館一員,也會覺得意義重大。

經營近兩百年的杜莎夫人蠟像館,現在已經成為一種象征,“非名人,無蠟像”,影響力足夠大,才能擁有一尊百分百複刻的蠟像。

但是,如果了解杜莎夫人和蠟像館的淵源,恐怕很多人就不會這麼想了。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杜莎夫人,本名叫做安娜·瑪麗·格勞舒茲(Anna Maria Grosholtz),今天人們熟知的杜莎夫人,是她結婚之後随夫姓而更改的名字。

瑪麗·格勞舒茲是遺腹子,父親在她出生之前,就因為疾病去世。母親帶着瑪麗從法國移居瑞士,在菲利普·柯提斯(Philippe Curtius)醫生家裡做管家。

菲利普·柯提斯是位蠟像制作高手,因為他在做解剖實驗時,經常需要制作蠟塑模型,替代真實的屍體。

這讓瑪麗有機會接觸、學習制作蠟像,并成為她畢生的事業。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對于制作蠟像,瑪麗具有特殊的天賦與審美,通過學習模仿柯提斯,她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據說瑪麗在17歲時,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完整的蠟像雕刻,當時坐在她面前擔任模特的,正是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歐洲良心”的伏爾泰。

憑借其精湛技藝,瑪麗回到法國後,成為一名法國宮廷禦用的蠟像制作工匠。

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妹妹伊麗莎白,還邀請瑪麗進入凡爾賽宮,擔任自己的藝術教師。

然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那一年,瑪麗·格勞舒茲28歲。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曆史上首次資産階級革命,對歐洲曆史,乃至世界曆史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在這場大革命裡,統治法國兩百年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内特,統統被送上了斷頭台,大批舊貴族和教士也緊跟着紛紛人頭落地。

由于瑪麗·格勞舒茲與法國皇室關系密切,她被認為是王公貴族的一員,差點兒也上了斷頭台。

最終讓瑪麗僥幸逃過一劫的,正是她制作蠟像的手藝。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大革命成功後,王權被推翻、貴族被打倒,革命黨人希望把國王、王後等人的首級,制作成蠟像,作為展覽品來宣傳推廣大革命的勝利。

為了活命,也為了紀念,瑪麗接受了這份工作,為那些舊相識制作人頭蠟像。

沒想到的是,革命黨人分裂内鬥嚴重。1794年,當初把國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的法國大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也被送上了斷頭台。

如同之前的國王和王後,瑪麗·格勞舒茲把羅伯斯庇爾的首級,也做成了人頭蠟像。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1795年,瑪麗·格勞舒茲嫁給了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杜莎的工程師,從此她便成為了今天我們熟知的杜莎夫人。

1802年,杜莎夫人從法國來到英國,和她一起西進英格蘭的,還有她在大革命期間的作品,人頭蠟像。

這批蠟像到達英國後,在社會上産生不小的轟動,大家都想看看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後,到底長什麼樣,哪怕是一顆人頭蠟像也好。

特别是國王、王後與革命黨人,對立雙方的人頭蠟像共同展出,對于當時的英國人來說,這可是難得一見的世間奇景。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鑒于人們極度踴躍的參觀熱情,杜莎夫人開始在大不列颠島上的各個城市之間,進行蠟像巡展。

到了1835年,蠟像展覽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大生意,于是,杜莎夫人決定,在倫敦建立第一間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蠟像館——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這期間,杜莎夫人也想拓寬展覽内容,她曾經給當時的社會名流制作蠟像,比如“英國皇家海軍之魂”海軍中将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以及著名詩人華特斯科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等等。

隻是,無論再著名的名人,對觀衆的吸引力,都比不上法國大革命時期制作的人頭蠟像。

其實,這也非常好了解,觀衆們除了獵奇心理之外,看這些蠟像展覽,就像現在我們看恐怖片。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在蠟像藝術和觀衆口味之間,杜莎夫人選擇了相信大家,為此,專門開創了“名罪犯”系列,同樣是名人,隻不過這次走的是邪惡黑暗路線。

杜莎夫人用自己娴熟的蠟像制作技術,複原了英國曆代做大案、犯重罪的著名罪犯,她不止制作罪犯們的蠟像,還把他們的罪行、受審、受刑等等場面,制作成蠟像,讓兩百年前的觀衆,看了一場初始版的犯罪現場直播。

甚至連史上最著名的連環殺手“開膛手傑克”,也被杜莎夫人制作成蠟像。隻是開膛手的身份一直是個謎,是以,杜莎夫人巧妙地把他制作成了模糊的陰影。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如今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早已經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在時尚娛樂界具有相當影響力。

這也要拜傳媒業、娛樂業的大發展,讓杜莎夫人蠟像脫離了恐怖、獵奇的怪趣味,完美融合娛樂和曆史,讓名人、明星追捧,讓粉絲前來朝聖。

不過,法國大革命留下的人頭蠟像,以及英國“名罪犯”系列,依舊是杜莎夫人蠟像館的重要展覽。它們陳列在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地下展廳裡,展廳被命名為恐怖屋(The Chamber of Horrors)。

這名字就像這些蠟像作品,近兩個世紀來,始終封印着恐怖瞬間。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恐怖屋的人頭蠟像展,就不放照片了。

杜莎夫人在制作時,幾乎是百分百還原,包括臉上絕望的表情、利刃切開的傷口,還有淋漓的血迹……

我們可以腦補一下,意思到了就行,免得以後有機會參觀蠟像館時,産生心理陰影。

隻是那些蠟像館的明星成員們,要是知道杜莎夫人是以恐怖屋為基礎,建立起偌大的蠟像事業,他們該會怎麼想?

要是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來曆,那些名人和明星們,還會把自己做成蠟像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