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州一孕婦遭遇宮頸機能不全,醫生妙手縫紮守住胎兒“安全門”

近日,在蘇州九龍醫院産科住院部,市民尹女士終于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寶寶。抱着這個曆經一番波折才足月産下的孩子,她激動得熱淚盈眶。出院時,尹女士和家人向醫院産科主任醫師王傑送上了錦旗,以感謝王傑及其團隊提供的幫助。

蘇州一孕婦遭遇宮頸機能不全,醫生妙手縫紮守住胎兒“安全門”

據了解,尹女士三個月前在九龍醫院接受例行産檢時,突然感到下腹墜脹。經過檢查确認,她的宮頸口發生擴張,當時診斷為“宮頸機能不全”,被立即收治入院。王傑親自主刀,緊急實施了宮頸環紮術,用線将尹女士的宮頸進行了縫紮,使其支撐能力得到了提升,延長了孕周。

蘇州一孕婦遭遇宮頸機能不全,醫生妙手縫紮守住胎兒“安全門”

▲宮頸機能不全示意圖

配合術後精心漸進性的保胎治療,尹女士在孕39周時順利自然分娩,産下了3700克重的寶寶。在産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母嬰均非常健康,且恢複情況良好,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中。

蘇州一孕婦遭遇宮頸機能不全,醫生妙手縫紮守住胎兒“安全門”

▲宮頸環紮術示意圖

王傑介紹,“宮頸機能不全”指因宮頸結構或功能缺陷,出現宮頸内口松弛,宮頸過短,在妊娠期不能發生類似括約肌的作用,當宮内妊娠物重量超過宮頸内口承受能力時,導緻宮頸機械性進行性擴張,羊膜囊突出而發生流産或早産,是發生極早期和早期早産的重要病因之一,發生率約占早産人群的3-5%。“這種宮頸機能退化的發生往往是較為隐蔽的,尤其是第一次發生早産的孕婦,很多沒有明顯的早期症狀,但會在正常産檢中發現異常。尹女士就是這樣的例子。”

對于有不良妊娠史、宮頸創傷史、高齡、肥胖、宮頸先天發育不良、感染、多囊卵巢綜合征、多胎妊娠等因素的孕婦,都是易發生宮頸機能不全的高危人群。為避免出生孕周不足,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王傑提醒如果在孕期出現陰道出血、陰道流液、下腹墜脹等不适情況,需要立即來醫院就診。同時,對于有着上述高危因素的孕婦,也應該在早孕期甚至備孕期就到産科就診,對宮頸情況進行評估,并确定是否需要接受預防性宮頸環紮術。

此外,還應在孕期避免擡舉重物、長時間走路(1小時以上)、刺激乳頭、長期咳嗽等增加腹壓的活動,也要按醫生建議定期産科門診随訪宮頸長度變化情況,建議陰道超聲複查宮頸長度。若宮頸發生進行性縮短,或在孕24周前宮頸長度小于25毫米,都是進行宮頸環紮術的指征。(朱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