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文藝要對人民創造曆史的偉大程序給予最熱情的贊頌,對一切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奮鬥的拼搏者、一切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給予最深情的褒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一百年來,黨上司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黨的上司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号角,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用豐富的文藝形式,激勵受剝削受壓迫的勞苦大衆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激勵站起來的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激勵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億萬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激勵新時代的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增強人民力量、振奮民族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向同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真情傾聽時代發展的铿锵足音,生動讴歌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在文藝創作、文藝活動、文藝惠民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國人民在新的考驗和挑戰中創造光明未來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拼搏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在人民的壯闊奮鬥中,随處躍動着創造曆史的火熱篇章,彙聚起來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詩。人民是文藝之母。文學藝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把藝術創造向着億萬人民的偉大奮鬥敞開,向着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鬥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态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醜化的筆觸醜化人民。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深入人民群衆、了解人民的辛勤勞動、感覺人民的喜怒哀樂,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要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時代和人民放歌。

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典文藝形象會成為一個時代文藝的重要辨別。一切有追求、有本領的文藝工作者要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不斷發掘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創造,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美學風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為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

文藝隻有向上向善才能成為時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發揚中國文藝追求向上向善的優良傳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展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西表現出來,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審美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複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願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複興的曆史上、寫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标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來源:求是網

編輯:孫珉

制作:張旭

稽核:闫玉清

監制:李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