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稱元宇宙是時候回歸本質了

IT之家 12 月 17 日消息,微軟科技近期發文稱,深讀 Microsoft Ignite China | 關于元宇宙,是時候回歸本質了。

「元宇宙」是個熱詞,但絕非新詞。

從概念來看,尼爾 斯蒂芬森 1992 年創作的小說《雪崩》已經完成了 Metaverse 從命名到定義的确認。小說中現實人、虛拟人、VR 技術勾連、共同存在空間的設定,被認為是元宇宙充分且必要的元素。斯蒂芬森自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活躍于西海岸并定居西雅圖,其作品及理念影響包括微軟在内的一代科技巨頭亦是情理之中。

從技術來看,目前所涉及的元宇宙技術底座包含 VR、AI、物聯網、數字孿生等人類早已觸及的科技領域。可以說,元宇宙并不具備颠覆性。

從業内外讨論來看,由于遊戲、區塊鍊、代币等行業的加入,顯得格外熱鬧。但熱鬧之餘,我們仍然且必須像對待任何術語一樣,追問其本質:

作為術語,它對于人類的認知有何推進作用?

作為技術,它究竟蘊含哪些層次和機遇?

作為趨勢,它對于社會生産的演進有何啟示?

如果「元宇宙」不能幫我們發現原來發現不了的東西,那這個詞就毫無意義。現下,關于元宇宙的讨論,理當回歸這個本質了。

本質一:元宇宙不是現實的萎縮,而是現實的擴張。

作為術語的「元宇宙」似乎并不是一個不言自明的翻譯。

Metaverse 一詞由 Meta 和 Universe 組合而成。Meta 作為詞根意為“超越”。是以,《雪崩》最初譯本将 Metaverse 譯為“超元域”。雖則拗口,卻保留了 Meta 本意,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 Metaverse 并非一個與宇宙對應或者需要類比的“地方”,而是指稱一種現有關系映射的超越突破、一種新型的動态影響。

圍繞元宇宙的一切探索、實驗,都不應當是試圖“再造”一個宇宙。同樣,元宇宙的價值也應當遠遠大于與現實的一一映射。目前能夠達成一緻的是,元宇宙應該是這樣一種具備“互操作性”的關系,即價值、資訊在虛實二界之間進行無限、實時的流動和交換。由于深度的融合、技術的賦能,我們能在更廣闊的領域裡進行創造,更多的界限被消弭。

基于這一本質認識,抵達元宇宙的路徑各有千秋。有人認為,理應在現實基礎上進行疊加,即通過 AR、仿真技術,建造現實與虛拟的互動層。有人認為應該依靠 VR 和虛拟數字人,以沉浸的方式。這類讨論,還聚焦于元宇宙應當是開放以求更廣泛的參與(如 Epic Games),還是封閉以求資料安全審慎(如 Meta 的 Horizon)。

然而,無論以何種路徑抵達,技術與企業都應當謹記的是永不偏離元宇宙的現實屬性。

本質二:元宇宙不是複制當下,而是未來之眼。

數字孿生似乎與元宇宙近似,但并不是同一回事。

數字孿生有其價值。通過模組化-同步-監控-分析,數字孿生在實體世界與數字環境之間建構起關系。而更為關鍵,也是讓企業們躍躍欲試的,則是以此為基礎,對生産過程進行回溯(Track the Past)和預測(Predict the Future)。在數字空間,不斷積累動态資料,重構生産過程。而這一過程是可不斷回顧研究的,我們以這些研究結論建立新的模型,便可以同樣動态、深入細節的對未來進行預測。

但元宇宙在應用上,要比此更徹底。通過技術堆棧,元宇宙的實作重點在于仿真和自主要制。參數的調整、計劃的變更,難以在實體世界實驗的選項,可以在元宇宙進行。更吸引人的,無疑是通過自主要制對實體世界施加影響。微軟的 Power Platform 正是以此為目标,以極為簡單的方式讓企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己搭建應用,改造工作流。

如 Radoff 所言,從體驗入手,以元宇宙之眼擴大發現,進而進行創造,實作空間計算和去中心化,再不斷以人機互動和基礎設施的疊代反哺體驗,由此構成的閉環也許是元宇宙更新演進的可行路徑。

本質三:元宇宙不僅是體驗的新擴充,而且是生産力的新飛躍。

Facebook 改名為 Meta,是社交場景向虛拟世界的第一次進軍。之後,VR 遊戲也迎來了第二波潮起。以更便攜的穿戴裝置甚至裸眼進入 3D 世界,擴充人的體驗邊界,成為元宇宙最初的想象力引爆點。

不過,回看人類曆史上每一次技術跨越,生産力變革永遠不會缺席。也許,更多的期待在于,作為一個幾乎确定的趨勢,元宇宙會給人類社會生産生活方式與組織形态帶來何種不确定的影響。

目前,圍繞元宇宙并未産生颠覆性的技術跨越。但這不代表未來不會有,而這個未來甚至就近在這一兩年。重點是,我們有沒有開始以生産力而非僅僅體驗的視角審視這一趨勢。誠如 Fast Company 所報道的,對于元宇宙,微軟更感興趣的顯然是以生産力的角度切入,着力賦能、建構、落地企業元宇宙。而這種實作,有賴于在 9 個層面積累技術創新,找到突破口。

微軟稱元宇宙是時候回歸本質了

首先,以 IoT 物聯網技術,打通實體世界與數字空間聯系。其次,以數字孿生技術将資料模組化,形成映射。之後,則是地圖仿真、資料分析平台、AI 及自主系統技術,逐層突破從數字空間到現實世界的回報路徑。最終,通過低代碼應用和混合現實技術友善使用者對現實世界施加影響。

現在,是時候回歸技術本身,暢談元宇宙趨勢下的演進方向了,來 Microsoft Ignite China 2022,擷取真知灼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