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七老,是紫砂藝術的七座豐碑,他們的作品不僅是紫砂中的珍品,更是對我國紫砂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揚。
今人談起他們,不僅是對七老風華的追慕,更是對那段峥嵘歲月的緻敬與緬懷。正是這些先輩的努力,才造就了現在廣大愛好者對精品紫砂壺追求的火熱。
陶刻大師任淦庭
而七人之中,任淦庭老師是攻于篆刻,是以與其餘幾人都有合作傳世,而蔣蓉老師專于塑器,所抟作大多無書畫銘刻裝飾。今天就來欣賞任淦庭老師與另幾位大師的合作之器。
顧景舟與任淦庭合作
景舟大石瓢
此為景舟先生代表作大石瓢,先生制石瓢壺乃取智欲其圓、行欲其方之意。此件作品造型為傳統大石瓢壺,壺呈上窄下豐扁斜腹,直流,環狀柄,橋形鈕,底部三乳釘足。
壺身由著名陶刻泰鬥任淦庭繪刻人物蘇武牧羊,紋路清晰,刻陶技藝高超,氣韻高雅。另一側刻魯迅詩句。
石瓢壺原是紫砂壺傳統造型。顧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創出自我,壺上宜書宜畫,一改清初以來千細繁瑣、堆砌浮華之氣,顯現了簡樸大方的氣度。
先生制石瓢壺乃取智欲其圓、行欲其方之意。兩位泰鬥“珠聯璧合”的文化内涵,把紫砂潤如珠、溫如玉的特征淋漓盡緻地表達出來,是一件精、氣、神俱佳的作品。
現代·顧景舟·任淦庭《段泥竹節壺》
全器主體以竹為造型設計,壺嘴呈竹節狀,出水點注順勢而出,遒勁有力;壺把同樣為竹節形,蜿蜒蒼勁,端拿舒适。壺蓋做竹節狀并襯有竹葉,竹葉姿态爽飒,如有習習清風,與壺身整體權衡協調之線條、造型對應成趣。
壺身由著名陶刻藝術家任淦庭刻朵朵梅花,花瓣塊面飽滿,紋路清晰,雕塑技藝高超,氣韻高雅。另一側刻“兩腋生風,漱石作”,這是早期顧、任二氏合作精品。
朱可心與任淦庭合作
大圓竹報春
此壺作于一九五五年,後為台灣藏家所收藏,乃是朱可心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報春壺。
壺身銘:偶仿山林勝,松風着遠聲。餘甘回苦本,佳茗論泉清。
一側更是大幅的山水陶刻,極為少見。
此壺可以說是兩位的代表作品,亦是精品中的精品。
裴石民與任淦庭合作
上肩線圓壺
銘文:滿盌杯芬芳羨碧霞,紅爐石泉試新芽。乙未冬刻。
縱觀裴老作品,書畫銘刻的甚少,此件可以說是極為難得。
吳雲根與任淦庭合作
民國·吳雲根制·任淦庭銘《巧色木瓜壺》
此壺為仿花貨壺式,以木瓜為造型,全器飾以紫泥與段泥。
鋬環、流嘴為果樹枝桠,結疤分布其上,宛若天然。重疊而又錯落有緻的木瓜葉片塑以壺蓋,紐座飾以枝桠式。
壺身一面镌刻花鳥圖式,且輔以紅、白、綠三色,使其錦上添花,署款“缶石作”、“任”。
另一面銘刻「酌波清泉,滌我塵緣」,署款「毛順興出品,石生刻」,刀法簡古超逸。
王寅春與任淦庭合作
西泠印社2013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2,875,000
說到這兩位大家的合作,不得不提到這件四方亞明,此壺乃是四位名家之合作,王寅春制、亞明畫、任淦庭及徐秀棠刻。
亞明在1963年曾赴丁山拜訪任淦庭與王寅春。酒酣茶罷,「作方壺以了夜集」他親自設計繪制出此壺樣式,并交王寅春捏制壺形。
亞明再在壺身一面繪魚,并由徐秀棠镌刻。
而另一面則由徐秀棠之師,一代陶刻大家任淦庭空刻飾以花鳥紋飾,畫面清新淡雅,刻繪功力畢顯。
王寅春所制亞明四方壺數量極少,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而此件更是集合四位名家之功力,将自陳曼生、楊彭年以降之文人紫砂概念,作了更加深入得闡釋,足可堪稱時代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