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崇煥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還是被殺了?了解後才發現死得不冤

有這樣一位将領一生較為坎坷,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還被錯當奸人。袁崇煥考上進士年紀已經不小了,高中進士後被派遣到福建一縣城擔任知縣,平時較大的愛好就是喜歡讀兵法,還經常會與人讨論兵法中的典故。他決定自己能有能力鎮守好邊關,但奈何一直沒有機會展現。知道一次偶然機會其進京面見君主,被提拔至兵部擔任職務,沒有過多久,戰事爆發。于是乎就商議應當對山海關進行把守,在得到這個消息後,袁崇煥便對地形進行查閱,在一次上朝中谏言稱,給他足夠的兵馬糧草,無需太多将領便可以守下來。

後人言論起袁崇煥,首先想到的是他是為國家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忠誠人士,在軍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在明朝對抗後金的鬥争中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作用。在與後金的戰争中曾多次讓皇太極占不到便宜,讓後金十分頭疼,後來皇太極利用計策挑撥其起與朱由檢的關系,令朱由檢對其産生懷疑。即使他有較大的軍功,依舊除去了他。之後,便有不少人認為朱由檢一手葬送了其江山。那麼袁崇煥被除去到底是好是壞,又有什麼理由呢。

袁崇煥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還是被殺了?了解後才發現死得不冤

明末清初傑出的抗清将領,對明朝具有重要作用。在與後金作戰中多次擊退清軍的進犯,但在為官過程中得不到魏忠賢喜愛,主動辭官回鄉、曾獲得甯錦戰役的勝利、甯遠大捷。後在朱由檢即位後重新等到重用,在京師處于最危險時刻替朱由檢解了圍。

袁崇煥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還是被殺了?了解後才發現死得不冤

但是好景不長,剛剛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袁崇煥因替京城解圍而得到一些小人嫉妒,對其實施一系列的陷害敗壞其名聲。雖然魏忠賢此時已經被除去,但其殘餘勢力實在是過于龐大,一時半會難以鏟除幹淨。便有奸人趁此向朱由檢煽風點火,以其擅自處理毛文龍、并曾經與後金議和一事表示其對朱由檢并不忠心,加上皇太極在一邊設計陷害,朱由檢還是将其除去。

袁崇煥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還是被殺了?了解後才發現死得不冤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袁崇煥在短短時間内就失去君主的信任,甚至招來天大的災難。這與其進行的一些舉動有很大的關聯。起初,朱由檢也是對袁崇煥充滿信任、充滿信心,甚至還将自己的佩劍贈送給了袁崇煥,并從國庫中調取了一大批經費給他,讓他沒有顧慮的打仗。袁崇煥也是信誓旦旦的答應朱由檢在五年内便可平定。那為何後來袁崇煥又失去了朱由檢對他的信任呢。

原來在此階段全國由于氣候較為寒冷,糧食嚴重不足。但袁崇煥還莫名其妙地為後金送去糧食,此時的後金和蒙古同樣存在糧草不足的困難,況且後金和明朝還在發生戰争。

袁崇煥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還是被殺了?了解後才發現死得不冤

後金便找到蒙古國,蒙古國又找到了明朝,在朱由檢猶豫不決時,袁崇煥提出建議,将糧食給蒙古國有利于共同對抗後金,但沒想到的是最終糧食卻到了後金手中,幫他們度過了危機。

袁崇煥在京城陷入危機時替其解了圍是存在一定投機取巧的,當時袁崇煥所處的地區比後金軍隊距離京城明顯較近。但袁崇煥并沒有提前回到京城,而是先去了另一個地方,這才使得後金軍隊有足夠時間來到京城并實施包圍。

袁崇煥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還是被殺了?了解後才發現死得不冤

袁崇煥在其性格上看是個較好大喜功的人,因為獲得一點成就就會變得驕傲。而且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又過于強勢,自然會得罪不少人。其中有嫉妒他憑什麼得到朱由檢重用,也有懷疑他到底有沒有能力鎮守好山海關。袁崇煥在其對待後金制定的戰略方針上也存在一定問題,若不是其一意孤行又怎麼會導緻将領倒戈,正是其得罪的人太多,才會為日後引來巨大禍端埋下伏筆。

袁崇煥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還是被殺了?了解後才發現死得不冤

後清朝乾隆曾為其打抱不平,其目的顯而易見。不正是為了突出朱由檢昏庸無能,不然怎麼能顯示清朝取代明朝是順應大勢所趨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