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想要延年益壽,遵循“2個因素,9個原則”

作者:骨科劉剛

老年人在一起除了家長裡短,可能就是喜歡聊一些關于健康的話題,人到老年後才明白,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健康重要,而且到了老年看着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總會有很多的不舍與遺憾,是以很多人都想要延年益壽,那麼想要延年益壽,該怎麼做?

人到中年,想要延年益壽,遵循“2個因素,9個原則”

延年益壽的秘訣有兩個因素,九個原則

因素一:飲食因素

原則一:少吃紅肉,多吃魚

日本人的平均壽命一直能穩居世界第一,得益于他們有很多好習慣,其中一個很值得中老年人借鑒的習慣就是多吃魚。2021年新發表的營養學雜志表示:能夠每周食用魚肉半斤左右可以降低人的死亡風險同時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多吃魚肉可以保護血管,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日本人很少食用紅肉,比如:牛肉、羊肉等,紅肉所含的脂肪和熱量都非常的高,對于我國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是需要減少食用的,但是魚肉所含的熱量并不高,是以就可以放心的食用,同時還能夠補充身體所缺乏的營養物質。

建議大家多吃:帶魚、黃花魚、鲈魚、鲫魚等,同時盡量不要吃腌制的魚以及油炸的魚。

人到中年,想要延年益壽,遵循“2個因素,9個原則”

原則二:多吃時令食材

也就是說食用當季的蔬菜,這樣的蔬菜才更加的新鮮,所攝入的營養也更加的充足。而反季蔬菜很多其實屬于催熟的,會有很多的農藥等化學物質,吃多了對身體而言當然并不會有多大的好處。

原則三:堅持吃早飯

不吃早飯的現象太普遍了,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都會選擇不吃早飯出門,但是早飯是人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長期不吃早飯對身體的危害是巨大的,嚴重的會導緻人的營養不良,腦供血不足等現象。

原則四:細嚼慢咽

狼吞虎咽往往是大多數人在肚子極度餓的時候會出現的情況,往往還沒嘗出食物的味道,就已經進肚子裡了,這對腸胃來說是一個大的工程,因為食物沒有完全咀嚼的時候人的飽腹感就不會太強烈,同時嘴巴會覺得還沒吃夠,是以即便是吃撐了也仍然會有想吃食物的沖動,這樣就會加重胃部的負擔,造成腸胃功能的傷害。更健康的方法是細嚼慢咽。

人到中年,想要延年益壽,遵循“2個因素,9個原則”

原則五:嚴格控鹽(鈉)

這裡的控鹽不單單是指食用鹽,還包括各種調料,比如:雞精、醬油、耗油等,這些調味品中的鈉含量也是不容忽視的。中國人的烹饪方式就是喜歡加各種的調料來使食物口味更加的豐富有層次。建議大家做到每天攝入鹽量不超過6g,鹽攝入超标的時候很容易引發血管方面的疾病,比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

因素二:生活習慣因素

原則六:堅持午睡

午睡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建議午睡的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最好不超過半小時,長時間的午睡會使人的血管有負擔,同時午睡超過一個小時會增加百分之四十五的患糖尿病風險。

對于需要上班和上學的人來說,可能大多都是趴在桌子上進行午睡,但是趴着睡不僅會傷害我們的關節還會壓迫我們的眼睛,是以建議大家盡量可以做到躺着或者背部靠着椅背睡覺。

原則七:準時準點刷牙

口腔的健康也和人的壽命有着緊密的關系,歐洲曾經做過一項關于人的口腔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經常不刷牙的人群,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高12%,同時還會增加心梗疾病的發生。我國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也曾經做過關于中老年人口腔的研究,發現牙齒多的老年人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大大降低。

由此可見,口腔的衛生也是很重要的,建議大家能夠準時準點地刷牙,不要隻刷早上一次,有條件的一天刷三遍,早中晚一次不落,如果是由于工作學習中午刷不了的人就建議早晚一定要刷。

人到中年,想要延年益壽,遵循“2個因素,9個原則”

原則八:樂觀積極的心态

心态好的人,自然也會更加的年輕,就拿經常唉聲歎氣地人來說,精神狀态看上去就非常的憂郁,和同齡人相比也比較顯老。俗話說“面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是以要記得笑口常開。

原則九:提高自己的社交圈

英國倫敦大學曾經分析過關于老人的生活作息,研究的老人數目有1萬人左右,将老人的社交情況進行了一個長期的跟蹤調查,最後發現:相比較經常不和朋友聚餐的老年人,經常和朋友在一起聚會的老年人,患老年癡呆的風險降低了12%。

而且老年人提高自己的社交圈不僅能夠增強人的記憶力,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起着重要的影響,會使人對生活更加向往,每天的生活都會充滿活力。

綜上所述,想要一個長壽的身體,飲食和生活習慣都少不了,以上的9點其實就是一些小習慣小改變,做出一點的改變就能有一個大的收獲,何樂不為?

參考文章: 【1】《想長壽要多吃魚,能讓死亡風險降低15%》.健康時報.2021-08-16 【2】《日本人長壽全球第一!10個秘訣中9個與吃有關!》.健康時報.2019-02-22 【3】《老年人多社交,可降低患癡呆症的風險》.人民網.2019-08-0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