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即是堅強的,又是脆弱的,在促成每件事情的前提必須得有來源于自我的催動力,決心做成什麼樣,自律的先身首先是能束縛自己。

圖檔來源于網絡
趨利避害是所有人包括動物的中顯而易見的一點,對于美好的事物總是懷着一種向往的姿态,以期達成自己的理想而繼續奮鬥。
自愈是源源不斷地動力之一,任何事情考慮的出發點都是如何處理如何解決,然而
人對本來就糟糕的東西,有一種天性中的放棄。這大概是為什麼,好的總是容易更好,壞的總是容易更壞
絕大多時候,不能以純粹的好壞去區分事物的發展,這都是人直接或間接促成的結果,隻是面對相較糟糕的現實,人的積極性确實比較薄弱。
雞湯不是人人都願意囫囵吞下去的,對于任何人來說,和時刻保持一種理想的狀态對比,情緒的波動更來得容易些。
不需要刻意的保持,是以就多了那麼些必然性,一眼就可以看到未來。
萬變不離其宗,做這件事情的人如何就可以看出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向來有差別于普遍現象的人,這樣的人前提必然是總有自我限制能力的。
人們經常想象的芸芸衆生中普通又不普通的存在,其實有時候也很簡單,在人的惰性面前多點嚴于律己,哪怕是一點點細枝末節的東西,或許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