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作者:莫語LZ

歡迎關注公衆号“夜半夏曲”

當一個人犯了錯誤的時候,他的家人要和他一起接受懲罰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了古時候的“連坐”以及“誅九族”等刑罰。這主要是封建時期君主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制定的,在今天這個社會,我們更多的是考慮民主,是以不會有這麼殘忍的制度了。

可是即使沒有法律上的懲罰,那麼罪犯的家人們就沒有受到别的懲罰了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由東野圭吾先生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信》。東野圭吾先生的作品一直都是以懸疑推理為主,偶爾也有一些不是推理,但也主要是探讨人性,都很不錯,大家有空都可以來看一下。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對兄弟相依為命,但是哥哥為湊足弟弟上大學的費用,而去搶劫,最後失手殺人。這個事情發生之後,弟弟就開始受到各種歧視,特别對待等等。

幾年過去了,這期間弟弟和哥哥一直有信件來往,但是當弟弟喜歡的女生的父母也因為這件事讓他們分手的時候,弟弟決定了和哥哥斷絕往來。可是弟弟的女友一直代替弟弟繼續偷偷地寫信給哥哥。

弟弟知曉後,和女友最後決定堂堂正正地做人,他們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女兒,可是後來妻子和女兒也受到了歧視。弟弟迷茫了,不知道該怎麼做。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有次偶然,妻子和女兒被飛車搶劫,然後受傷,特别是女兒的臉上以後可能留下傷痕!飛車賊的父母來道歉,弟弟意識到自己沒有他們勇敢,因為一開始哥哥讓弟弟代替他去給死者上香,弟弟一直膽怯沒有去。同時弟弟明明知道飛車賊的父母沒有錯,但是他也不能原諒他們。是以懂得了受害者家屬的心理。

終于弟弟勇敢地去了當初哥哥殺害的死者家裡道歉,才知道哥哥也一直給死者親屬寫信道歉,并且堅持了13年。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之前,我沒法了解為什麼我們外人要去歧視犯罪家庭的家人呢?我覺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錯誤來禍及他人。我們與别人即使不能做到相親相愛,最起碼也不要互相傷害,維持最基本的善良就行。是以,一開始我有點氣憤,為什麼要去歧視這個弟弟呢?他一直在努力地生活着,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

但是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我的親人受到别人的傷害,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都不會原諒那個人以及他的家人的,因為傷害已經造成了,就很難修複的。可是,因為我不是受害者,是以我很輕易去原諒。

而今在網絡發展迅速的社會,當我們知道一個人犯了罪,那麼我們還會和他的家人正常相處嗎?難道不會帶着有色眼睛來看待嗎?雖然我們理性上知道錯的不是他們,但是我們還是會不自覺地産生歧視。也許就像社長說的那樣,歧視是人的本性。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這讓我想起來一部熱播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是講述了一位少年犯罪之後,其家人的生活。他的爸爸媽媽拼命想要道歉彌補,可以網絡上到處都是咒罵他們的言論,逼不得已他的父母隐姓埋名生活,整日生活在口罩之下。

雖然這部劇的結局非常的圓滿,雖然受害者家屬還是沒有原諒他們,但是他們能夠平靜地坐下來,訴說自己的痛苦,而那對父母也能盡最大的努力來彌補兒子的過錯。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為什麼我們會對犯罪人的家人産生這種歧視呢?從心理學上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促使着我們自然而然地遠離這一部分人,雖然他們沒有犯錯,但是我們本能上把他們歸為一類人了。

作為犯罪者的家人,不會再像古時候一樣承擔連坐的責罰,但是還是會承受道德上的壓力。這種痛苦其實不亞于身體上的懲罰。坐牢是有期限的,刑罰也有結束的一天,但是歧視帶來的精神上的壓力卻是無限的!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人是群居性動物,在當今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會有着複雜龐大的關系網。是以我們并不是完全獨立于他人的,我們的一舉一動是代表着家庭、學校、公司甚至國家。是以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不能隻想着自己,要多為家人朋友考慮。

還有,哥哥一直寫信給死者家屬,看起來很感人,但其實他也隻是想尋求自己的心裡解脫,認為這樣就可以挽回了,但是并沒有,也許有時候這樣做對于死者家屬來說是傷害呢,一次一次提醒他們家人被殺害了。

不是說不需要道歉,也不是說不需要進行關懷。我覺得我們能做的是鼓勵和幫助,幫助受害者走出痛苦,繼續生活下去。

最後,我想說你不是一個人在生存,是以為了身邊的人,請好好生活。

《信》:歧視是人的天性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夜半夏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