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肅武威考古大發現,出土唐代吐谷渾墓葬,專家:墓主人為慕容智

衆所周知,吐谷渾是西北遊牧民族慕容氏建立的政權,本發源于内蒙的西拉木倫河(今内蒙古赤峰),是西晉至唐朝位于祁連山脈和青海的黃河上遊谷地以及涼州的一個獨立國家。西晉末年,首領吐谷渾率領部下西遷河西地區,建立吐谷渾;東晉十六國時期,吐谷渾控制了青海、甘肅等地,與南北朝各國都有友好關系。隋朝時,吐谷渾還與朝廷聯姻;唐朝時,吐谷渾被大唐征服,加封青海王。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甘肅省武威市西南的祁連山北麓,發現一處唐代吐谷渾王族的墓葬群。

甘肅武威考古大發現,出土唐代吐谷渾墓葬,專家:墓主人為慕容智

這座吐谷渾王族墓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祁連鎮岔山村北的山頂上,大周武則天時期,這裡名為涼州神鳥縣,其處于東、西、南三山環繞的小山崗上,東距武威市35公裡。墓葬所在地屬祁連山北麓,為局部較為平緩的山間盆地和縱谷結合地貌。2019年9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威縣天祝縣境内發現墓葬一座,在得到國家文物局準許後,對該墓葬展開了搶救性發掘工作。考古專家表示這座墓葬是儲存完整,是一座帶長坡墓道的單室磚室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壁龛、封門、照牆等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部,開口平面呈長方形,兩側壁面豎直,墓道内填紅膠泥與砂礫混合土,土中包含碎磚塊和木塊等。墓道底部中部和南部散見有木構件、墨繪殘磚、調色磚和調色石,北端木門前有殉牲。

甘肅武威考古大發現,出土唐代吐谷渾墓葬,專家:墓主人為慕容智

墓室土坑呈方形,磚室長4.2米、寬4.1米,深3.9米,土圹内用青磚砌築墓室,頂部雖然遭到破壞,但從殘存情況判斷墓室頂部為四角攢尖式穹窿頂。墓室西側放置着棺床,棺床上用磚錯縫橫向平鋪一層,鋪底磚上均鋪有一層白灰,在白灰層上還鋪一層草席,草席大多已經腐朽。草席上鋪有一層絲織品,其上靠西側南北向順置一木棺,木棺儲存較好,頭北尾南。木棺由弧形棺蓋頂蓋、箱式棺和棺座組成,由七塊長木條闆使用榫卯結構拼接而成。棺木長2.55米,頭端寬0.94米,尾端寬0.76米,頭端高1.19米,尾端高1.05米。根據考古專家介紹,經過一年的考古發掘,該墓葬出土大量的陶器、漆木器、金屬、革制品、絲織品和糧食作物等220餘件遺物,是國内發現儲存最完整的大周時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

甘肅武威考古大發現,出土唐代吐谷渾墓葬,專家:墓主人為慕容智

考古專家介紹,當時墓葬中出土一塊墓志,志蓋上篆書“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志文大緻意思是“大周雲麾将軍守左玉鈴衛大将軍員外置喜王”慕容智。慕容智是青海王慕容諾曷缽第三子,其母是大唐第一位和親公主弘化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他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病逝,終年42歲,九月五日遷葬至大可汗陵。大可汗陵首次出現,意味着附近還存在其他的王族墓葬,這引起了考古專家們的重視。在墓葬發掘期間及發掘結束後,考古隊對墓葬周邊區域進行了調查和勘探工作,在距離該墓東五公裡範圍内發現數座與之時代接近、形制特征相同的墓葬。

甘肅武威考古大發現,出土唐代吐谷渾墓葬,專家:墓主人為慕容智

同時,在距離慕容智墓東北約15公裡的涼州區青咀灣和喇嘛灣一帶,曾在20世紀20至80年代發現了金城縣主墓、慕容曦光墓、弘化公主墓、慕容忠墓、武氏墓、李深墓等9座唐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這些墓葬分布于青咀灣和喇嘛灣的一個個小山崗之上,坐北朝南,與慕容智墓的特征相同。故可以認為,沿青咀灣、喇嘛灣向西南至慕容智墓一帶的武威南山區,為唐朝早、中期吐谷渾王室家族的大茔區。該地區出土的墓志資訊顯示,這批墓葬中年代最早者為葬于699年的弘化公主墓及其長子慕容忠墓,這兩座墓葬在時間上均晚于慕容智墓,故慕容智墓提及的“大可汗陵”,應為卒于688年的其父慕容諾曷缽之陵。

甘肅武威考古大發現,出土唐代吐谷渾墓葬,專家:墓主人為慕容智

從發掘情況看,慕容智墓為涼州地區發現和發掘時代最早、儲存最完整的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在國内十分罕見。該墓墓葬形制基本完整,墓葬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明确,随葬品豐富且極具特色,為研究後期吐谷渾葬制葬俗及唐與吐谷渾民族關系史、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史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