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太極繼位後,如何搞定虎視眈眈的親兄弟?

帝王登基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是鞏固皇權。曆代有作為的帝王,無不如此。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上位。皇太極之是以能繼承汗位,并非是通過武力奪取或實力比拼。而是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互相協商、互相妥協的結果。這才形成了皇太極與三大貝勒一同治理國家的局面(名義上是衆貝勒一同治理,實則權柄主要操縱在三大貝勒與皇太極手中)。繼位之初,根據規定,舉行朝會的時候,皇太極還不能高高端正寶座上,而是與三大貝勒并列坐着,接受大臣的朝拜。在皇權專制時代,這種局面是短暫的,不可持久的。要麼是皇太極扳倒其他人,乾綱獨斷、大權獨攬,要麼是他被人取而代之。

皇太極是很有能力的一位貝勒,他的功業,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已經詳細說過,在這裡就不贅述了。皇太極繼位後,不可能等着别人來推翻自己。是以,他很快就着手打響了“皇權鞏固戰”。

皇太極繼位後,如何搞定虎視眈眈的親兄弟?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妃子阿巴亥想為兒子謀求繼承權。阿巴亥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阿濟格,二兒子多爾衮,三兒子多铎。但是,由于四大貝勒聯手,阿巴亥在鬥争中敗下陣來,被賜死。她的大兒子阿濟格,已經二十一歲,而且生性勇敢,打仗勇猛剛強。努爾哈赤剛死,阿濟格的母親阿巴亥就被迫殉葬,這讓阿濟格心懷懊惱。當時,他是鑲白旗的旗主。皇太極繼位後,天聰二年,他突然下令,廢黜阿濟格鑲白旗旗主,剝去他的一切爵位。廢黜的理由是他擅自主持弟弟多铎的婚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皇太極在剪除異己。阿濟格被廢黜後,皇太極下令,由阿濟格的弟弟多爾衮繼任鑲白旗旗主。多爾衮當時才有十五歲,還是個青少年,沒有能力掀起波瀾。就這樣,皇太極消除了鑲白旗對他的威脅。

三大貝勒中,阿敏統領鑲藍旗,對皇太極繼位非常不滿。努爾哈赤死時,他本希望大貝勒代善和皇太極争奪一番,讓他們兩敗俱傷,自己好坐收漁利。怎料代善顧全大局,主動讓賢,支援皇太極上位。阿敏對此無可奈何,他的計策失敗了。不得已,隻能接受現實,等待機會。皇太極繼位後,阿敏仰仗功勞、勢力,經常輕慢皇太極,挑戰皇太極的權威。他成了皇太極汗位的最大威脅者。

皇太極繼位後,如何搞定虎視眈眈的親兄弟?

天聰四年(1630年)正月,後金大軍攻入山海關,占領了永平府、灤州、遷安等地,皇太極指令阿敏率領五千人馬入駐永平府。這年五月,明朝大将孫承宗督兵二十萬,進攻灤州。灤州守将圖爾格不能死守,棄城逃到永平府。明朝大軍進攻永平。阿敏見後金軍無法支撐,便下令盡殺明朝降将,棄城撤兵。這次戰鬥,明軍是阿敏大軍的數倍,硬打肯定是不行的。放棄孤城撤出山海關,也不能算錯。但是,皇太極揪住不放,下令諸貝勒共議阿敏之罪。大家見大汗非常生氣,便紛紛迎合,落井下石。最終給阿敏了個死罪。罪名除了棄城逃走之外,還有“輕君、謀位”等,一共十六條。阿敏得知後,心驚膽戰。皇太極見目的已經達到,便“寬容”地免去阿敏死罪,剝奪他鑲藍旗旗主之位,剝奪阿敏所屬的人口、奴仆、财物和牲畜,并下令将其囚禁起來。鑲藍旗旗主,則由對皇太極忠心耿耿的濟爾哈朗擔任。至此,皇太極成功扳倒阿敏,消除來自鑲藍旗的威脅,汗位更加穩固。

阿敏倒下後,接下來就輪到莽古爾泰了。

天聰五年八月,後金大軍在進攻大淩河城時,莽古爾泰對皇太極說,自己統領的正藍旗承擔差役太重,死傷過多。皇太極不予理會。莽古爾泰大怒,伸手就要拔刀,被部下攔住。皇太極便借此機會,認定莽古爾泰“禦前露刃”乃是大罪,下令革去大貝勒,降為普通貝勒,與其他貝勒同列,還罰白銀一萬兩。原來的三大貝勒就隻剩下代善一個了。

天聰六年,皇太極廢除三位大貝勒與他同坐上朝的制度,改由他自己一個人“南面獨坐”。至此,皇太極的汗位算是穩定了。

天聰六年十二月,莽古爾泰病死。但是,皇太極心狠手辣,他并不打算放過莽古爾泰家族。

皇太極繼位後,如何搞定虎視眈眈的親兄弟?

莽古爾泰死後,他弟弟德格類繼承正藍旗旗主。三年後,德格類病死。這時,不知從哪裡傳出謠言,說莽古爾泰、德格類和妹妹莽古濟曾對神發誓,意圖謀害皇太極。皇太極聽聞後,借機打擊莽古爾泰家族。皇太極下令将格格莽古濟、莽古爾泰的兒子額必倫誅殺,他們的子侄、親信、同黨也被誅殺。莽古爾泰的其他兒子都被降為庶人,财産充公,莽古爾泰掌管的正藍旗被納入到皇太極自己麾下。至此,皇太極親自統領正黃、鑲黃、正藍三旗,地位處于絕對優勢。三大貝勒已經徹底拔出了兩個。現在隻剩下大貝勒代善了。

代善功勳卓著,資曆老、能力強。皇太極能順利繼位,乃拜代善所賜。皇太極繼位後,代善對他十分尊重,盡量避免與他發生過沖突。然而,皇太極對他依舊不放心。

天聰九年九月,代善在家設宴,招待莽古爾泰妹妹莽古濟,并送給她一些禮物。皇太極得知消息後,非常氣憤,竟然登門質問代善是何居心。代善惶恐不安。皇太極召集諸貝勒大臣開會,議定代善罪名。參會的貝勒、大臣們給代善羅列了一系列罪名。他還當場斥責代善,說他“輕視君主之處太多”。

皇太極繼位後,如何搞定虎視眈眈的親兄弟?

這明顯就是要收拾代善,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皇太極的處理方式很獨特。他對大臣宣布即日起閉門不出,請衆貝勒另選他人為君。這就很有意思了。哪有讓大臣自行選舉君主的?

其實皇太極采取這種方式,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代善是大貝勒,一度被努爾哈赤立為繼承人,在後金建國過程中,他立下大功,在衆貝勒和大臣中地位很高。努爾哈赤死後,代善又鼎力支援皇太極。如果皇太極要用硬招對代善下手,會招緻一部分人的反對,失去人心。

皇太極指令下達後,貝勒和大臣們都戰戰兢兢。他們紛紛跪在大殿門口,請求皇太極親政。同時,他們還建議,革去代善大貝勒,罰十個牛錄人口。

皇太極繼位後,如何搞定虎視眈眈的親兄弟?

皇太極見目的達到了,微微一笑,這才走出宮門,說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話。這個大汗,我繼續當,對代善的懲罰,那就免了吧。

代善對大汗的“寬容”感恩戴德,他是聰明人,知道皇太極的目的是什麼。從此以後,他深居簡出,不再參與政事。

通過以上這些手段,皇太極成功剝奪了衆貝勒——特别是三大貝勒的行政權,後金大權盡歸皇太極一人。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舉行登極大典,改國号為清。從此,大清正式與大明分庭抗禮,開始了一場蛇吞象式的統一戰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