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纜“掌門人”的别樣幸福

作者:中工網

來源:中工網-勞工日報

【勞動創造幸福】

原标題:何光華立足電力一線崗位實作創新創造,收獲榮譽與成就感——(引題)

電纜“掌門人”的别樣幸福(主題)

勞工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偉 通訊員 沈偉民

幸福、快樂是什麼?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遇到難題迎難而上,動手去解決、去創造,并以此為樂——這是何光華眼中的幸福。

12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江蘇無錫城東的一個住宅小區,采訪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國家電網江蘇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主任何光華。

冬日陽光溫暖地照進房間,何光華坐在皮質沙發上,聊起了她的幸福創新之路。

攻堅克難

何光華小時候就喜歡看父親利用工餘時間在家中搗鼓“發明”,并時不時幫忙遞個工具。2000年,她大學畢業後,進入無錫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工區電氣試驗班工作,很快便在電力一線崗位走上創新創造之路。

“最初是按照班長要求,自學資料庫軟體,完成了電氣試驗報告填寫和查詢系統的開發。”何光華介紹,2002年底,無錫供電公司順應城市中心區供電電纜化發展趨勢,組建電纜工區,她被推薦擔任負責電纜試驗的電纜四班技術員。

從那時起,她在同僚支援下,帶領團隊在電纜施工、運維、搶修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攻關,攻克了一個個現場難題。

電纜“掌門人”的别樣幸福

遇到難題迎難而上,動手去解決、去創造,并以此為樂——這是何光華眼中的幸福。通訊員 許陽 攝

自2011年以何光華的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已累計獲得64項國家專利、30餘項省部級及以上群衆性經濟技術創新獎,共計創造經濟效益23.8億元,同時完成7本專業專著的編制,有3項工法跻身“江蘇省十大創新工法”或國家電網公司創新工法。是以,何光華也被稱為電纜技術的“掌門人”。

在持續立足崗位創新、不斷取得創新成果的同時,何光華的職稱、職位都得到了晉升,收入也持續增加。如今,她擁有包括研究員級進階工程師、進階技師的“雙高”職稱,擔任電纜運檢中心主要負責人。

由于她的辛勤勞動以及突出貢獻,一大串榮譽也随之而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巾帼建功标兵、全國勞動模範……

如今,何光華已跨入國家電網公司專業領軍人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高技能人才)行列,并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享受創新

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3樓的監控室内,一段10公裡長的電纜線路,運作情況一覽無餘,機器人巡檢替代了人工探測。“換作以前,10公裡路,走一趟多費勁啊。”何光華感慨。

“剛到電纜四班擔任技術員時,班裡隻有8個人,當時電纜專業不分輸電和配電,加上電纜載流量大,是以故障頻發,我們幾乎天天晚上要出去搶修。由于沒有故障探測車,查找故障點十分困難,大家非常辛苦。”何光華說,“作為班組技術員、班内唯一的大學生,當時我心裡很焦灼,壓力很大。”

于是,她擔綱起了車載式交聯電纜故障定位系統的科技應用項目。外出調研、選型比較、設計方案、組織實施、持續改進……她和同僚夜以繼日、連續奮戰,終于在2004年8月順利完成項目并投入使用。該裝置系統作為無錫供電公司電纜停電故障探測的主要裝備,已完成近千例電纜故障的“診斷”工作。

“這一重要創新應用的成功,讓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何光華告訴記者,自己之是以醉心于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創造,主要是因為研發成功後,可以帶來多方面的好處:減輕人工勞動強度,提升工作品質和效率,為企業、行業以及社會創造效益。

何光華帶領團隊從紅酒開瓶器上找到靈感,成功研制10千伏封閉式電纜分支箱新型驗電、接地工具,大大提升了安全作業水準和工作效率;受修車師傅用千斤頂換輪胎啟發,研制電纜輸送液壓升降平台,不僅使電纜敷設效率提升一倍,還緩解了勞工腰肌勞損等問題;在全球首創“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無損施工技術”,實作了高落差高壓電纜由“分段再接”向“整段敷設”的重大變革,單段電纜長由原來的三四百米延長至幾公裡,并在國内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以及德國、俄羅斯及“一帶一路”沿線共10多個國家推廣應用,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與時代共舞

今年,何光華當選江蘇省道德模範後,大街小巷随處可見到她的事迹介紹。“知道我的人越來越多了,父母不用說,孩子也引以為豪。”她說。

在何光華看來,相對于個人收入、待遇等等,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氛圍更重要。她和家人都喜歡動手,凡事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常常與從事技術工作的丈夫一起讨論創新問題。“我用行動活成了孩子尊敬的樣子,讓他想成為下一個你,這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家庭環境是如此,工作中也一樣。何光華喜歡帶領年輕的同僚們一起成長。如今,她的團隊已湧現出江蘇省技術能手2個、無錫市五一創新能手1個。

平時,因為技術攻關需要,何光華經常到外地交流,接觸同行或不同專業的專家;因為當了勞模,擔任新的社會職務,她也接觸到更多的人。“這些也像是一種特别的旅遊,讓我打開眼界和思路,讓自己不斷進步。”

目前,何光華受聘擔任上海工匠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學院等院校的兼職教授,并與中車集團、北京郵電大學、航天五院等機關的專家、學者保持密切聯系和溝通交流。

“跟上時代的人,就是幸福的人。”與社會共同進步,與時代共同奔跑。眼下,何光華正帶領團隊投身“高輸送容量可回收電纜系統”等新一代環保電纜關鍵運維技術及裝備研究應用,助力我國建成全球領先的新型電力系統。

責任編輯:朱一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