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孤兒寡母從軍報國:周詠南和兒子黃天的愛國事迹

文/王國棟

她是國民黨黃埔軍校曆史上年齡最大的學生,考入黃埔16期時已經39歲高齡。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是和她的親生兒子一起考入黃埔軍校的,兩人都是黃埔軍校16期的學員。畢業後,她和兒子都參加了抗日戰争,一個晉升少校後轉業回家,一個當上了中校團長後參加了内戰,後随傅作義将軍在北平起義。這對傳奇母子就是湖南祁東人周詠南女士和她的兒子黃天。

周詠南女士出生于1900年,湖南祁東人。她的父親是一位開明的鄉紳,從小将周詠南送進私塾讀書,後來又讓她上了進階中學。

1919年,周詠南與湖南學者黃延慶結婚,次年生育了兒子黃天。

1921年,周詠南的丈夫黃延慶因病去世。周詠南帶着兒子,以當國小老師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周詠南寫信給在進階中學上學的兒子黃天,要他放棄上大學,投身軍旅殺敵報國。

孤兒寡母從軍報國:周詠南和兒子黃天的愛國事迹

1938年,周詠南帶着中學剛畢業的兒子報考黃埔軍校。為了激勵年幼的兒子,周詠南不顧自己已經39歲高齡,還是女兒身的現實,執意報考黃埔軍校。招生老師按照軍校規定拒絕了周詠南報名。周詠南不死心,找軍校上司理論。這位軍校上司看周詠南意識堅定,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都還不錯,破例允許其報名參加考試。經過考試,周詠南和兒子黃天雙雙被錄取,進入黃埔軍校16期學習。周詠南被配置設定到十六期女生總隊,受訓地點在江西雩都,學戰場救護。在學習期間,周詠南還曾三次奪得劈刺冠軍。黃天則被配置設定到十六期二總隊步兵科,受訓地點在四川銅梁。

1940年1月,周詠南和兒子黃天同時以優越成績從黃埔軍校畢業。在畢業典禮上,校方嘉獎周詠南:"母子從軍同學,共赴國難,夙世楷模,殊堪嘉獎。"一些報紙也以"孤兒寡母,從軍報國"為題,詳細的報道了周詠南、黃天母子從軍報國的故事。

孤兒寡母從軍報國:周詠南和兒子黃天的愛國事迹

周詠南從軍後,被配置設定到53軍(東北軍老底子,軍長周福成)擔任政治部中尉幹事。53軍當時駐地在湖南,先後參加了第1、2此長沙會戰及常德戰役。周詠南不願意待在後方辦公室,主動請纓上前線殺敵,後軍部根據周詠南的建議,将随軍女眷改編為一個軍部直屬連,由周詠南擔任上尉連長。常德戰役時,周詠南率女兵連參與救援傷兵的工作,戰役最激烈的時候,女兵連和普通士兵一樣與日軍激戰。周詠南先後擊斃5名日軍士兵,成為53軍的女英雄。後調任129兵站醫院新聞室少校主任。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周詠南申請退役,回鄉繼續從事教育工作,執教于白地市中心國小。

解放戰争時期,周詠南反對内戰,多次寫信給在國民黨軍隊當團長的兒子,讓他放下武器參加革命。

孤兒寡母從軍報國:周詠南和兒子黃天的愛國事迹

新中國成立後,周詠南堅持在白地市中心國小工作,直到1966年因病去世,享年67歲。

周詠南的兒子黃天從黃埔16期畢業後,配置設定到第六戰區擔任少尉排長。黃天作戰勇敢,命也硬,是同期同學當中少數參加多次重大會戰而幸存下來的黃埔軍官。至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已經晉升少校營長。

黃天與母親周詠南不一樣,他因為在軍隊呆的時間長一些,受國民黨反動思想的毒害也比較重。積極參與國共内戰,給人民解放軍造成了不小損失,因功晉升為中校團長。周詠南得知兒子在華北戰場與人民解放軍交戰,心痛不已,數次寫信給黃天讓他離職回家,黃天對此無動于衷。

孤兒寡母從軍報國:周詠南和兒子黃天的愛國事迹

1947年,周詠南帶着兒媳、孫子趕到湖北廣水,又哭又訴,要兒子回家,并向部隊長官哭訴自己守節撫孤的痛苦經曆。部隊長官隻好令黃天送母親到漢口。到漢口後,周詠南又一次強迫兒子回家,可黃天還是傳回了部隊。直到1949年1月,黃天随部隊在北平起義并參加了解放軍,周詠南臉上才開始出現笑容。

1949年後,黃天離開了部隊,轉業到祁陽縣水利局工作(1952年),直到上世紀90年代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