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永福10月13日電(通訊員王岩實習生魏佳麗)"很好,我們可以在小廣場上看到小社群門口的色彩節目。不僅如此,我縣龍江鄉李貴松的扶貧故事也被編入了其中一檔節目,感覺如此親切,無法想象我們的扶貧故事也能拍成一檔節目在舞台上的表演。正在觀看節目的永福鎮平陵安置區居民歎了口氣。
近日,永福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進社群文明促小康"文藝活動在平陵聚居社群,現場表演永福傳統彩劇《狗蛋扶貧》等節目,同時散發健康、法律知識宣傳冊,吸引了衆多居民參與,現場非常火爆。
近年來,為了不斷探索和深化農村文明建設,永福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引擎,加強"三個一"績效目标管理,培育文明鄉村作風、良好的家風、簡約的民俗作風為基礎,推動形成積極健康的鄉村社會氛圍和精神風尚, 在建設新的農村文明發展道路上努力建設新的農村文明,使新的農村價值更有價值。
建立"中心"學習促進德育
永福縣積極搭建平台,将"打造'一個中心'作為年度績效管理的首要目标,督促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110實踐(站)管理,同時形成文化、教育、科技、法律、衛生等專業結合的文明實踐團隊,以學習促進德育。
今年以來,黨員上司幹部以"站出來、看我、帶路"的态度帶頭參加文明實踐活動,帶領全縣志願服務近4萬人進村,服務群衆,引導群衆,全年共開展講道800餘次, 觀衆超過10萬人。
"我們以前遇到過麻煩,隻知道要打村書電話,他一個人忙。現在好了,有志願者,羅漢水果收獲季節,一部手機上還有很多志願者幫忙。"龍江鄉羅漢果大種植者李貴松笑着說。
據統計,永福縣今年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600餘項。永福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介紹:"現在每個鄉鎮都培養了志願者,采用'一對一'的做法,讓群衆'無憂無慮,無憂無慮'。
拿好"好課"談辦德育家庭風采
永福縣以"元文化""福壽文化"為基礎,結合農村現實,将"一堂好家風課"作為各文明實踐站的績效考核,努力實作"讓文明家庭風種在民心中"的願景。"家鄉變得文明,心情變得美好,村民發展精神更加飽滿,産業更加充足",先後赢得了全國"最美家庭"稱号,衛八十餘和葉紅岩的感情。
近年來,永福縣将評選生命之星、孝心之星,獎勵表彰和諧家庭。縣媒體還開設了"孝至永福"專欄,贊頌孝德,緻力于給縣裡上了一堂好"孝老尊"的課。
同時,永福縣積極弘揚文學《袁王石》是"廉潔樸實,隻是不一個"高尚精神節,塑造了袁立偉"奮鬥、愛國進步"的正确價值取向,以及崇山村李吉壽家"難讀、廉潔為官"的優秀家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每年寒暑假開設"異元開講"教室,邀請縣聯考為學生和家長講學備考,激活鄉鎮文化,為縣城開設一堂好"挨家挨戶式"的課堂。
值得一提的是,永福鎮曾村充分運用了"好一課"的表現加成,利用"話亭"開展了各種複習活動,實力為村民上了一堂很好的"道德評價"課。
唱"好戲"培養人風
從抗貧攻堅開始,永福縣充分利用鄉村舞台,以民間色彩基調為載體,以"唱'好戲'"為演出目标,推出了編排的《永福風味》和《脫貧》兩種色彩曲調曲目,展現了永福人溫暖好客的形象, 良好的家風、簡約的民風和和諧的鄉村風情,展現了永福縣立志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不僅如此,永福縣還将在"毛江之夏"彩秀、"彩調周歌唱"活動中精選優秀戲劇走進校園,走進鄉村,讓基層藝術布藝道德教育,啟迪百姓,力量唱出"精彩劇",培養人民作風。
同時,永福縣彩團每年都會開展"送文藝品下基層"文明實踐惠民表演活動,大力支援優秀傳統文化色彩的傳承和發展,為文明鄉村風情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小時候喜歡唱幾首曲子,現在老了喜歡聽彩色曲調,搬出去的時候很少聽到,真是太好了!""平陵落戶居民傅春燕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