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在炮火連天的時代裡,總會湧現出救國救人民的奇兵奇将。在近現代我國面對的戰争中,雖然軍備以及技術都曾遠遠落後于其他國家,但憑着我軍的聰明才智以及不怕死的勇氣,我們也曾一次次反敗為勝。
在這個過程中,人民軍隊凝聚起了強大的力量,在一次次戰争中勢如破竹,軍隊的服從性起了大作用。然而在戰場上總有突發意外,有時需要做一些不一樣的改變,才能真正地扭轉戰局。
在曆史上就曾有這樣一場戰役,上級指令不許打,有人卻帶頭反對:“就算槍斃我,我也要打”,而且後續這場戰打得十分精彩,将我軍的震懾力又提高了幾分。這是1936年發生于定邊城的一戰,這個執拗要開打的人便是韓先楚,也是日後開國上将中的一員。

被槍斃也要打的一戰
韓先楚1913年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在當時動蕩的時局之下,吃飽飯也成了很難的問題。為了幫家裡出一點力,韓先楚很小的時候就當了放牛娃,過早地嘗盡了生活的酸楚。
1927年黃麻起義爆發之後,韓先楚就加入了家鄉的農民協會,這也是他後續逐漸走向革命道路的開端。而在當年,他僅僅十四歲。革命的思想已經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種子,等到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心中的種子才真正地開出了花,也給他帶來了智慧和勇氣。
憑着過人的膽識和聰明才智,入黨僅一年之後,韓先楚就當上了團長,開始帶領士兵參加遊擊戰。作為一個戰士,他深知服從指令和指揮的重要性,但他同時又很有膽魄與決心,但他覺得有機會與把握時,即便上級不同意他開戰,他還是堅決開戰,不願意錯過一絲絲扭轉戰局的機會。
在1936年的定邊城,他就是這樣與彭老總“較勁”。當時他帶領士兵途徑定邊城,意外發現那裡駐紮着馬家軍的一個騎兵營。由于是偶遇,上級并沒有要與馬家軍開戰的準備。但韓先楚認為當時對方隻有一個營的兵力,一旦雙方開戰,我軍也是處于上風的。如果能将這一場戰打下來的話,也是使我軍處于上風。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戰”,當聽到韓先楚突然要開戰時,彭老總不由分說地拒絕了他。當時韓先楚還有任務在身,倘若突然打一戰的話,或許趕不上其他部隊的行程。并且事情發生得過于突然,一個騎兵營或許隻是障眼法,要是還有埋伏,将釀成大禍。經過謹慎的考慮,彭老總還是勸誡韓先楚先走為上,貿然開戰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可誰知,韓先楚竟也是一個油鹽不進的人。憑着多年的作戰經驗,他認為這是一個不可錯過的開戰良機,便違逆了彭老總的指令。面對上級的指令和下級的勸阻,韓先楚放話:“就算要槍斃我,我也要打”。士兵們都被吓了一跳,也深知無人再能說服他,便跟随他帶領打了這一場突然來臨的戰。
可喜的是,結局确實如韓先楚所預料,定邊一戰大獲全勝。不僅将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還繳獲了不少錢财可當作軍費,可謂是大豐收。
對此,彭老總不僅那樣怪罪于他,反而暗歎他的膽識與謀略。确實如他彭老總所認為的,韓先楚日後在戰場上做出的功績,一次次令人驚訝。
不怕死的旋風司令
韓先楚的戰績,從東北打到了海南島。更令人敬佩的是,這位看似莽撞又不聽話的将軍,一生都沒有打過敗仗。
他有一個“旋風司令”的稱号,人如其名,他所帶領的軍隊有如秋風掃落葉之勢,使得敵人無力抵抗。這個将軍也是出了名的不怕死,正是因為藝高人膽大,韓先楚熟悉戰場上的一切戰術,才有了他的膽魄與戰機的抉擇。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發動秋季攻勢作戰。在讨論作戰方案時,很多人主張由近及遠,先殲滅西豐之敵,再攻威遠堡。韓先楚力排衆議,大膽提出“掏心”戰術。
他率部急行軍120公裡,奇襲威遠堡,獲得大勝。在這一場戰役中,他開創了長途奔襲敵軍主力的新戰術。在當年,他也不過三十四歲,已有了一個身經百戰老兵的謀略。
在一開始讨論戰術時,韓先楚其實得不到多少了解,實在很多人覺得他操之過急了。從早年忤逆軍令堅決要打定邊城一戰時就可看出來,韓先楚一心忠于黨,但如若有十分把握時,他甯願不顧他人了解與否,也要先将勝利的果實拿過來。
在最終的戰局确定之前,他似乎一直沒有得到了解。但對于這個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老兵看來,他人能否了解已并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赢,并且赢得令人歎服。
破格提拔的開國上将
經過十幾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之後,1949年天安門廣場的慶典,終于宣告一個獨立自主國家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離不開萬千戰士與人民的努力。等到國家事務逐漸安排妥當之後,表彰軍工的計劃也逐漸提上了日程。
等到1955年一切安排妥當,國家就召開了正式的授銜儀式。當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釋出指令,授予授予55人上将軍銜,其中一個便是韓先楚。
授銜時,我國共有57位開國将領被授予上将軍銜。這57位開國上将都是解放戰争時期的頂梁柱,都是各野戰軍司令員麾下得力幹将。可以說,都是為解放戰争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開國元勳。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韓先楚卻是被破格提拔的。
原來,以韓先楚原本的職位,在評定軍功時,原本隻打算給中将資格。但毛主席聽聞此事後,隻說了六個字,便将韓先楚破格提拔為上将,那六個字便是“韓有功,中晉上”。原來,毛主席認為韓先楚立下了汗馬功勞,絕對不僅僅隻能當中将,便将他破格提拔為了上将。
而回顧往事,在抗戰的幾十年裡,韓先楚所立下的功勞,确實配得上上将之位 。
對于常年征戰沙場的老兵而言,戰場上的一切,才是自己的勳章。而上司者更是明白,手下的将領究竟配得上什麼樣的榮譽。
負責軍銜考核的将領确實也是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進行評選,但對于韓先楚,他們的了解尚且不夠。“韓有功,中晉上”,能被如此破格提拔的,必然是立了大功。韓先楚的上将頭銜是當之無愧的,當年授獎儀式上,也未曾有人認為韓先楚配不上。
畢竟,在解放東北三省與國軍作戰過程中,韓先楚的第三縱隊是一支王牌勁旅,很少打敗仗,可以說是戰無不勝。
不管是攻取錦州,還是遼西會戰,或者解放沈陽。韓先楚上司的第三縱隊絕對是主力。他如同旋風一般,席卷東北戰場上的國軍陣營。
這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也是我軍中的驕傲。從十幾歲參軍到人到中年,此人心中的國家大義之心,都展現在他一次次的作戰中。軍魂,想必也是如此了。
在當年面對彭老總說出即使槍斃也要打仗時,韓先楚的軍旅一生也就注入了強硬而又有謀略的血液。他為人剛硬,但并不死闆,也并非是莽撞。在一場場戰場厮殺中,他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對于他而言,即便沒有毛主席的破格提拔,他對于這戎馬一生也是無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