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在炮火连天的时代里,总会涌现出救国救人民的奇兵奇将。在近现代我国面对的战争中,虽然军备以及技术都曾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凭着我军的聪明才智以及不怕死的勇气,我们也曾一次次反败为胜。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军队凝聚起了强大的力量,在一次次战争中势如破竹,军队的服从性起了大作用。然而在战场上总有突发意外,有时需要做一些不一样的改变,才能真正地扭转战局。
在历史上就曾有这样一场战役,上级命令不许打,有人却带头反对:“就算枪毙我,我也要打”,而且后续这场战打得十分精彩,将我军的震慑力又提高了几分。这是1936年发生于定边城的一战,这个执拗要开打的人便是韩先楚,也是日后开国上将中的一员。

被枪毙也要打的一战
韩先楚191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之下,吃饱饭也成了很难的问题。为了帮家里出一点力,韩先楚很小的时候就当了放牛娃,过早地尝尽了生活的酸楚。
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之后,韩先楚就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这也是他后续逐渐走向革命道路的开端。而在当年,他仅仅十四岁。革命的思想已经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种子,等到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心中的种子才真正地开出了花,也给他带来了智慧和勇气。
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聪明才智,入党仅一年之后,韩先楚就当上了团长,开始带领士兵参加游击战。作为一个战士,他深知服从命令和指挥的重要性,但他同时又很有胆魄与决心,但他觉得有机会与把握时,即便上级不同意他开战,他还是坚决开战,不愿意错过一丝丝扭转战局的机会。
在1936年的定边城,他就是这样与彭老总“较劲”。当时他带领士兵途径定边城,意外发现那里驻扎着马家军的一个骑兵营。由于是偶遇,上级并没有要与马家军开战的准备。但韩先楚认为当时对方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一旦双方开战,我军也是处于上风的。如果能将这一场战打下来的话,也是使我军处于上风。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当听到韩先楚突然要开战时,彭老总不由分说地拒绝了他。当时韩先楚还有任务在身,倘若突然打一战的话,或许赶不上其他部队的行程。并且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一个骑兵营或许只是障眼法,要是还有埋伏,将酿成大祸。经过谨慎的考虑,彭老总还是劝诫韩先楚先走为上,贸然开战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可谁知,韩先楚竟也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开战良机,便违逆了彭老总的命令。面对上级的命令和下级的劝阻,韩先楚放话:“就算要枪毙我,我也要打”。士兵们都被吓了一跳,也深知无人再能说服他,便跟随他带领打了这一场突然来临的战。
可喜的是,结局确实如韩先楚所预料,定边一战大获全胜。不仅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还缴获了不少钱财可当作军费,可谓是大丰收。
对此,彭老总不仅那样怪罪于他,反而暗叹他的胆识与谋略。确实如他彭老总所认为的,韩先楚日后在战场上做出的功绩,一次次令人惊讶。
不怕死的旋风司令
韩先楚的战绩,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位看似莽撞又不听话的将军,一生都没有打过败仗。
他有一个“旋风司令”的称号,人如其名,他所带领的军队有如秋风扫落叶之势,使得敌人无力抵抗。这个将军也是出了名的不怕死,正是因为艺高人胆大,韩先楚熟悉战场上的一切战术,才有了他的胆魄与战机的抉择。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作战。在讨论作战方案时,很多人主张由近及远,先歼灭西丰之敌,再攻威远堡。韩先楚力排众议,大胆提出“掏心”战术。
他率部急行军120公里,奇袭威远堡,获得大胜。在这一场战役中,他开创了长途奔袭敌军主力的新战术。在当年,他也不过三十四岁,已有了一个身经百战老兵的谋略。
在一开始讨论战术时,韩先楚其实得不到多少理解,实在很多人觉得他操之过急了。从早年忤逆军令坚决要打定边城一战时就可看出来,韩先楚一心忠于党,但如若有十分把握时,他宁愿不顾他人理解与否,也要先将胜利的果实拿过来。
在最终的战局确定之前,他似乎一直没有得到理解。但对于这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老兵看来,他人能否理解已并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赢,并且赢得令人叹服。
破格提拔的开国上将
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之后,1949年天安门广场的庆典,终于宣告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离不开万千战士与人民的努力。等到国家事务逐渐安排妥当之后,表彰军工的计划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等到1955年一切安排妥当,国家就召开了正式的授衔仪式。当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授予55人上将军衔,其中一个便是韩先楚。
授衔时,我国共有57位开国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开国上将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顶梁柱,都是各野战军司令员麾下得力干将。可以说,都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开国元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韩先楚却是被破格提拔的。
原来,以韩先楚原本的职位,在评定军功时,原本只打算给中将资格。但毛主席听闻此事后,只说了六个字,便将韩先楚破格提拔为上将,那六个字便是“韩有功,中晋上”。原来,毛主席认为韩先楚立下了汗马功劳,绝对不仅仅只能当中将,便将他破格提拔为了上将。
而回顾往事,在抗战的几十年里,韩先楚所立下的功劳,确实配得上上将之位 。
对于常年征战沙场的老兵而言,战场上的一切,才是自己的勋章。而领导者更是明白,手下的将领究竟配得上什么样的荣誉。
负责军衔考核的将领确实也是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评选,但对于韩先楚,他们的了解尚且不够。“韩有功,中晋上”,能被如此破格提拔的,必然是立了大功。韩先楚的上将头衔是当之无愧的,当年授奖仪式上,也未曾有人认为韩先楚配不上。
毕竟,在解放东北三省与国军作战过程中,韩先楚的第三纵队是一支王牌劲旅,很少打败仗,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不管是攻取锦州,还是辽西会战,或者解放沈阳。韩先楚领导的第三纵队绝对是主力。他如同旋风一般,席卷东北战场上的国军阵营。
这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也是我军中的骄傲。从十几岁参军到人到中年,此人心中的国家大义之心,都体现在他一次次的作战中。军魂,想必也是如此了。
在当年面对彭老总说出即使枪毙也要打仗时,韩先楚的军旅一生也就注入了强硬而又有谋略的血液。他为人刚硬,但并不死板,也并非是莽撞。在一场场战场厮杀中,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他而言,即便没有毛主席的破格提拔,他对于这戎马一生也是无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