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有不少人将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和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作比較,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諸葛亮和曹植,他們都各自撰文亮明自己的觀點,表示劉秀勝過劉邦。而漢朝之後,也有不少人明确表态,自己會把支援票投給劉秀。這些人中比較著名的有唐朝的李靖、宋朝的蘇東坡、明清時的王夫之。甚至咱們新中國最早的領袖毛主席,也認為劉秀才是古今皇帝中的第一人。

真正認為劉秀遜于劉邦的,是後趙的天王石勒。他曾經說過:“若與劉邦同時,當臣屬之;若與劉秀并世,則要一較高低。”但是石勒作為一個半路識字的大老粗,他的學術分量比起咱們之前的幾位來,相差的實在是有些懸殊,是以他的觀點,其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是以說,以正統的史學觀點來看,劉秀的曆史評價是超過劉邦的!
但是如果撇開正統曆史,那劉邦的價值便展現了出來。劉邦的臣子,不管是“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還是夏侯嬰、曹參、郦食其等人,真說起才智來比自己的主公都要強得多。但是,他們卻心甘情願地任劉邦驅馳。個中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劉邦特别聽勸,第二是劉邦從來不吝惜财物及土地。不管是誰跟着他,既能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又可以名利雙收,當然樂于追随。
而漢光武帝劉秀,在這一點上則沒有太大的表現。他自己本身,已經是當時天下最頂尖的戰将和戰略家,光一個昆陽之戰,便不是一般人能打得出來的,這一點可比韓信;在消滅赤眉軍的幾場戰鬥中,劉秀遠端操控,竟能算無遺策,這一點可比張良;他治國嚴謹,可以團結多方勢力為己所用,這一點可比蕭何。他身邊的那些文臣武将,又有誰能夠壓他一頭?他的意見,就已經是最正确的意見,臣子隻要做好執行就好了。這樣的主公,當然也可以讓臣子死心塌地,但對人才的培養來說,卻是非常不利的。後來,東漢的大臣忠心程度始終無法和西漢那些大臣相比,其根源就在于劉秀太過耀眼。
對于真正的人才來說,他們最希望追随的,其實是劉邦這樣的主公。隻有跟着劉邦,他們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不管眼前有什麼困難,前途也必然是光明的。但是如果跟着劉秀,他們充其量也隻是一個執行力強的好員工。這也可能就是很多人更喜歡劉邦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