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中國近代經曆了無數個對抗外來侵略者和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所産生的大大小小的戰争,在這些戰争中,中國人民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甘于奉獻的精神。每一個為國家浴血奮戰的英雄都值得我們敬佩。
有這樣一位老兵,他在抗美援朝戰争大獲全勝之後,被封為了一等功臣,但是他卻放棄了當時非常有前途的工作回家鄉務農。
劉祚坤回到家鄉後,從來沒有跟同鄉人透露過自己曾在戰場上立過一等功的事情,他在村裡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勞作。可能對于他來說,曾經的光榮事迹并沒有什麼好炫耀的,這是他為中國人為國家、為人民應盡的本分。

不論生活多麼辛苦艱難,他都沒有仗着之前在戰場上立下的功勞向國家尋求特殊待遇,可後來因為一件事,讓老人主動亮明身份。
在1998年時,我國部分地區遭到了特大洪水,上億人是以受災,解放軍軍人沖在最前線,以血肉之軀為受災人民架起來一道道橋。在家鄉務農的劉祚坤在電視上看到這些消息後,十分激動,想起了當年自己在部隊中的事情。
國家人民有難,他此時感同身受,立馬就寫信給在深圳的孫子劉建光,讓他趕緊回家參軍。經過一系列體檢後,因為種種原因,爺孫倆遲遲沒有收到武裝部的通知書,劉祚坤便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家人慘遭殺害,毅然參軍
劉祚坤1924年出生于鄂南鹹甯石溪村的一個十分貧困的農民家庭。雖然家裡十分困難,但一家三口生活的卻十分幸福。
他5歲時,父母慘遭侵華的日軍殺害,小小年紀就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失去了父母的庇佑。面對這樣的情況,劉祚坤内心十分悲痛,但由于年紀小不能為父母報仇血恨,隻能将這份仇恨埋在心底。
劉祚坤從小靠吃百家飯長大,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當時生活環境十分艱難,成為孤兒的劉祚坤更是在小小的年紀就開始自食其力,為生活奔波。他經常做一些苦力,幫别人撿柴、放羊以換取一些物質得以生存。
劉祚坤少年時期不怕苦不怕累在村裡是出了名的,憑借着自己的實力得到了劉木匠的賞識,做了劉木匠的徒弟。對于劉祚坤來講這自然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拜師之後便認真地跟劉木匠學習。
此後經曆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學習,成為了村裡數一數二的木匠。劉祚坤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勤奮能吃苦,長的也是一表人才,便有媒婆為其說婚事。
他在18歲時,在師傅的操辦下和16歲的彭愛玉結為夫妻。夫妻二人勤勤懇懇辛勤勞作,很快日子也越來越紅火,幾年之後就有了三個孩子。
此時的劉祚坤家庭美滿、生活幸福、家丁興旺,這樣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現在變成了現實。劉祚坤一直沒有忘記被日軍殘害的父母,他對外來侵略者十分痛恨。
當他聽到美軍已經将戰火燒到了鴨綠江,劉祚坤再也忍不住,心急如焚。此時此刻他隻想着能夠參軍入伍、報效祖國,此時的國家也正是需要他的時候。
1952年農曆8月15日,劉祚坤看家人過完中秋節後,便和三個孩子和已有身孕的妻子告别,參軍入伍、趕赴前線,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英勇奮戰,立下奇功
新中國剛成立,邊境局勢很不安定,尤其是中朝邊境。北韓戰争爆發後,戰火燒到了我國的東北邊境。劉祚坤經曆了短短三個月的集訓後就随大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戰場。第二年春天,劉祚坤進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個後勤部,主要是保護軍用物資,防止美軍損害。
美國武器裝備先進,敵軍仗着在空中作戰優勢對我軍後勤進行狂轟亂炸。劉祚坤在執勤時聽到轟炸聲立馬向随時都有可能爆炸的油桶沖過去,站在火車車廂上,把油桶滾到了安全的地方。
此時,劉祚坤的手被燙得起皮,鞋底也被燒穿了。敵人的飛機不斷掃射,劉祚坤随時都會有生命危險。
經過幾個小時的搶運,325桶汽油被志願軍從車廂上安全疏散。劉祚坤一個人就搬了85桶汽油,搬完之後整個人就昏倒在地,戰友立馬就把他送到了醫院進行治療。
出院後,雖然傷還沒痊愈,但他仍舊堅守崗位。一段時間裡,軍用物資的運輸線被美軍轟炸機轟炸中斷,然而,物資是軍隊中十分重要的。
戰士們可以在戰場上戰死,但不能因為物資短缺而動搖軍心喪失鬥志,彈盡糧絕便意味着全軍覆沒。盡管運輸線被損壞,但人的智慧是強大的,作為木匠出身的劉祚坤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智,他為戰友們做了扁擔,這樣,戰士們在運輸物資時就能輕松些。
舊傷未愈,又添新傷,雖然他隻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但這小小的扁擔為戰争的勝利立下了奇功。
戰争結束後,劉祚坤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和北韓勞動黨授予為“國際二級戰士”和“一等功臣”。
為孫參軍,亮明身份
1956年5月,劉祚坤本來作為一等功臣他可以被分到一個好工作,但是他卻毅然堅持回到家鄉,村裡的人隻知道他當過兵,他從來沒有對人說起過他立功的事。
回到家鄉之後他才知道參軍後妻子生下的女兒因為沒有被照顧好,僅8個月就夭折了,劉祚坤十分愧疚。當年因為戰争緊急,參軍後就再也沒有回家也沒有向妻子寫過信,在戰争中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劉祚坤此時卻流下了眼淚。
之後劉祚坤同村裡人一樣種田,閑暇時間又重操舊業把做木匠的活撿了起來,一晃就是40多年。在此期間,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出了每個月會領到35元的退役補貼之外,沒有向國家伸過一次手。
1997年的一天,劉祚坤的兒子劉應恒看完一本叫《中國戰争内幕大寫真》的雜志,便把故事内容講給父親聽,當劉應恒講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衛軍事運輸線安全時,劉祚坤忍不住痛苦出聲,他想起了那段時間的鮮血淋漓戰争,在這個和平年間他不禁欣慰。
這件事被家裡人知道後,劉祚坤的孫子劉軍華受他的影響吵鬧着要去參軍入伍,因參軍名額已滿,劉軍華被婉拒。
作為祖父的劉祚坤答應孫子幫他實作願望,這才拿出了自己的“抗美援朝功臣模範紀念史冊”趕到鹹甯市鹹甯區民政局雙擁辦,請求讓自己的孫子當兵,為國盡力。雙擁辦主任檢視了當年的功臣榜,才發現眼前這位老人家就是湖北省唯一一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
老英雄居住在一棟十分不起眼的青磚瓦房裡,這棟屋子像這位老英雄一般在無數的高樓大廈中毫不起眼,默默無聞的為自己的主人遮風擋雨。
小結:
在曆史的長河中,英勇的戰士從不畏懼犧牲。歲月在英雄的臉上留下了痕迹,但像他這樣默默無聞、一心為國、英勇奮戰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史冊和人民心中。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生在這個和平年間更應該銘記那些轟轟烈烈的戰争和英雄,正是這些英雄的無畏犧牲和甘于奉獻的精神為我們換取了得以和平生存發展的環境。我們要記住他們的精神,以他們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