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中国近代经历了无数个对抗外来侵略者和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所产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每一个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

有这样一位老兵,他在抗美援朝战争大获全胜之后,被封为了一等功臣,但是他却放弃了当时非常有前途的工作回家乡务农。

刘祚坤回到家乡后,从来没有跟同乡人透露过自己曾在战场上立过一等功的事情,他在村里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劳作。可能对于他来说,曾经的光荣事迹并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这是他为中国人为国家、为人民应尽的本分。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不论生活多么辛苦艰难,他都没有仗着之前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向国家寻求特殊待遇,可后来因为一件事,让老人主动亮明身份。

在1998年时,我国部分地区遭到了特大洪水,上亿人因此受灾,解放军军人冲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为受灾人民架起来一道道桥。在家乡务农的刘祚坤在电视上看到这些消息后,十分激动,想起了当年自己在部队中的事情。

国家人民有难,他此时感同身受,立马就写信给在深圳的孙子刘建光,让他赶紧回家参军。经过一系列体检后,因为种种原因,爷孙俩迟迟没有收到武装部的通知书,刘祚坤便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家人惨遭杀害,毅然参军

刘祚坤1924年出生于鄂南咸宁石溪村的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民家庭。虽然家里十分困难,但一家三口生活的却十分幸福。

他5岁时,父母惨遭侵华的日军杀害,小小年纪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失去了父母的庇佑。面对这样的情况,刘祚坤内心十分悲痛,但由于年纪小不能为父母报仇血恨,只能将这份仇恨埋在心底。

刘祚坤从小靠吃百家饭长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当时生活环境十分艰难,成为孤儿的刘祚坤更是在小小的年纪就开始自食其力,为生活奔波。他经常做一些苦力,帮别人捡柴、放羊以换取一些物质得以生存。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刘祚坤少年时期不怕苦不怕累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刘木匠的赏识,做了刘木匠的徒弟。对于刘祚坤来讲这自然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拜师之后便认真地跟刘木匠学习。

此后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成为了村里数一数二的木匠。刘祚坤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奋能吃苦,长的也是一表人才,便有媒婆为其说婚事。

他在18岁时,在师傅的操办下和16岁的彭爱玉结为夫妻。夫妻二人勤勤恳恳辛勤劳作,很快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几年之后就有了三个孩子。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此时的刘祚坤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家丁兴旺,这样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现在变成了现实。刘祚坤一直没有忘记被日军残害的父母,他对外来侵略者十分痛恨。

当他听到美军已经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刘祚坤再也忍不住,心急如焚。此时此刻他只想着能够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此时的国家也正是需要他的时候。

1952年农历8月15日,刘祚坤看家人过完中秋节后,便和三个孩子和已有身孕的妻子告别,参军入伍、赶赴前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英勇奋战,立下奇功

新中国刚成立,边境局势很不安定,尤其是中朝边境。朝鲜战争爆发后,战火烧到了我国的东北边境。刘祚坤经历了短短三个月的集训后就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战场。第二年春天,刘祚坤进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后勤部,主要是保护军用物资,防止美军损害。

美国武器装备先进,敌军仗着在空中作战优势对我军后勤进行狂轰乱炸。刘祚坤在执勤时听到轰炸声立马向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油桶冲过去,站在火车车厢上,把油桶滚到了安全的地方。

此时,刘祚坤的手被烫得起皮,鞋底也被烧穿了。敌人的飞机不断扫射,刘祚坤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经过几个小时的抢运,325桶汽油被志愿军从车厢上安全疏散。刘祚坤一个人就搬了85桶汽油,搬完之后整个人就昏倒在地,战友立马就把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

出院后,虽然伤还没痊愈,但他仍旧坚守岗位。一段时间里,军用物资的运输线被美军轰炸机轰炸中断,然而,物资是军队中十分重要的。

战士们可以在战场上战死,但不能因为物资短缺而动摇军心丧失斗志,弹尽粮绝便意味着全军覆没。尽管运输线被损坏,但人的智慧是强大的,作为木匠出身的刘祚坤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他为战友们做了扁担,这样,战士们在运输物资时就能轻松些。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虽然他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但这小小的扁担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奇功。

战争结束后,刘祚坤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授予为“国际二级战士”和“一等功臣”。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为孙参军,亮明身份

1956年5月,刘祚坤本来作为一等功臣他可以被分到一个好工作,但是他却毅然坚持回到家乡,村里的人只知道他当过兵,他从来没有对人说起过他立功的事。

回到家乡之后他才知道参军后妻子生下的女儿因为没有被照顾好,仅8个月就夭折了,刘祚坤十分愧疚。当年因为战争紧急,参军后就再也没有回家也没有向妻子写过信,在战争中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刘祚坤此时却流下了眼泪。

之后刘祚坤同村里人一样种田,闲暇时间又重操旧业把做木匠的活捡了起来,一晃就是40多年。在此期间,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出了每个月会领到35元的退役补贴之外,没有向国家伸过一次手。

1997年的一天,刘祚坤的儿子刘应恒看完一本叫《中国战争内幕大写真》的杂志,便把故事内容讲给父亲听,当刘应恒讲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军事运输线安全时,刘祚坤忍不住痛苦出声,他想起了那段时间的鲜血淋漓战争,在这个和平年间他不禁欣慰。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这件事被家里人知道后,刘祚坤的孙子刘军华受他的影响吵闹着要去参军入伍,因参军名额已满,刘军华被婉拒。

作为祖父的刘祚坤答应孙子帮他实现愿望,这才拿出了自己的“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赶到咸宁市咸宁区民政局双拥办,请求让自己的孙子当兵,为国尽力。双拥办主任查看了当年的功臣榜,才发现眼前这位老人家就是湖北省唯一一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

老英雄居住在一栋十分不起眼的青砖瓦房里,这栋屋子像这位老英雄一般在无数的高楼大厦中毫不起眼,默默无闻的为自己的主人遮风挡雨。

他是一等功臣,退役后回乡低调种田,为孙子参军才表明身份

小结: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勇的战士从不畏惧牺牲。岁月在英雄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像他这样默默无闻、一心为国、英勇奋战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史册和人民心中。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生在这个和平年间更应该铭记那些轰轰烈烈的战争和英雄,正是这些英雄的无畏牺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换取了得以和平生存发展的环境。我们要记住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