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台灣省有一對著名的“情侶”,他們之是以出名,實在是因為太反正常了,兩人最初交往時女生隻有17歲,男性卻已經56歲,兩人的年齡差讓媒體形容這段戀情為“爺孫戀”。

女生為了和比自己大将近40歲的男友在一起,甚至還和家人鬧掰,女生的爸爸甚至還上法院告男方“妨礙家庭罪”,但依舊沒有讓兩人分開,甚至還有結婚生子的計劃。
我們知道,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會儲存很多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政策,爺孫戀顯然不滿足演化規律,既然如此,爺孫戀為什麼沒有被“進化論”所淘汰呢?
男女雙方的身體條件其實存在着些許不同,其中女性一生可以使用的卵子隻有300-400顆,一旦卵巢儲備不足将很難再自然懷孕,此時就會失去生育能力。在演化過程中,如果雄性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失去生育能力的雌性,那麼它們的基因無法傳遞下去,被自然選擇所淘汰;追求處于生殖巅峰的雌性,基因更容易被傳遞下去。也正是因為如此,處于生殖巅峰的女性更容易獲得異性的青睐。
另一方面,男性終其一生都在制造精子,即便是到了90多歲,男性依舊能夠生産一定數量的精子,從理論上來看,年長男性依然能夠生育後代,比如:卓别林在第73歲時,還生了第11個孩子。
自然選擇是通過“繁殖”來進行選擇的,隻要能夠生育後代,該基因就能夠傳遞下去。在這種背景下,年長的雄性也有一定的機率将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是以一些年齡不比對的婚姻也可能會存在,但這隻能是小衆。這是因為盡管年長的雄性仍舊具有生育能力,但是精子的品質已經大打折扣;而且年長的雄性無法照顧家庭,和年輕雄性相比,年長雄性的後代存活率大打折扣。
《紅樓夢》中,賈赦曾經求娶比自己年齡小的婢女鴛鴦,鴛鴦不從,賈赦便說道:“自古嫦娥愛少年”。
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生物保留了很多有利于生存的政策,其中“自古嫦娥愛少年”的政策就非常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一方面是因為處于壯年時期的雄性身體素質較好,生殖細胞的品質也較好;另一方面是因為壯年時期的雄性能夠更好地保護後代。
對于人類而言,這一政策尤為重要,因為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出現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讓人類的盆骨變窄,導緻産道更加崎岖而狹小;而人類的腦容量又在不斷變大。嬰兒大腦容量大約是黑猩猩和猿類的3倍,但是人類的産道卻又比黑猩猩和猿類小了許多。這就導緻人類難産率不斷提升,孕婦和胎兒很容易死亡,顯然并不利于人類生存。
在這種條件下,人類演化出了提前生育的政策。智人嬰兒的平均腦容量是1350毫升,妊娠期應該是21個月,但是人類的身體結構決定了嬰兒大腦的容量不能超過385毫升,這就使得胎兒在大腦發育25-30%時便要分娩,對應的剛好是40周妊娠期。這一假說被稱之為“人類都是早産兒”的假說。
早産的嬰兒又使得人類在剛出生時什麼也做不了,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資都必須通過父母獲得。此時僅靠母親一個人的力量很難養活孩子。
好在,父親回歸了家庭,父親的回歸能夠幫助母親覓食,撫養孩子,後代的存活率大大提升,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遠古時期的人類就開始保持一夫一妻制,隻有少部分的男性才會保持一夫多妻制。
相比于年長的雄性而言,年輕的雄性在擇偶時更具優勢,這是因為年輕的雄性體力充沛,狩獵能力強,能夠狩獵到較多的獵物,大大提高了母親和孩子的存活機率。
另一方面,年輕的男性抵抗風險能力強,他們受傷或者生病後能夠很快恢複;而年長的雄性非但不容易恢複,甚至還可能會成為拖累,是以年輕男性的後代存活率明顯比年長雄性存活率更高。
也正是因為如此,目前主流的婚戀關系就是年輕的女性尋找年輕的男性結婚;但也有一些非主流婚姻,這些非主流婚姻雖然不符合演化規律,但也有一些個體能夠将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隻不過這種基因并不是主流,而且它們的存在也沒有影響人類演化的曆程。
當然,也有一些爺孫戀也摻雜了其他因素,比如:金錢,權力等。
#婚姻##愛##愛情##男人##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