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自古帝王心最難以猜測。
人一旦達到了權力和欲望的頂峰,就很難恢複其本性,劉備也不例外。
看過三國的朋友已經對白帝城托孤一事了熟于心。亂世之中,老闆把自己半輩子打下來的基業托付給自己的員工,确實讓人佩服,一來,佩服劉備的氣度,二來,感概孔明的才華。但是,我們知道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白帝城托孤後,從此諸葛亮擔任接上輔佐劉禅的重任,但實際上這是劉備給他下的一個套。

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說:"以軍師的才華,曹丕必定不是你的對手,蜀國有你在,我很放心,如果劉禅可以輔佐,那就輔佐他。如果他沒有才華,不堪重任,軍師可以取而代之。但這句話掩蓋了巨大的陰謀,簡單的說,諸葛亮被劉備給算計了
後人總是這樣解釋劉備托孤的話:我這個兒子,你覺得可以幫助,你就盡力幫助他。如果他不可以幫助,軍師就自己當蜀漢皇帝吧。這句話看似深明大義,實則隐藏着巨大的陰謀。
筆者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因有以下四點:
第一, 劉備并沒有那麼好
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事業,又怎麼能夠放手?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的慷慨,無私和對人民的熱愛無非是他的手段,用來收買人心的把戲罷了。
第二,前所未有
在劉備之前,有許多托孤的例子。但是沒有一個皇帝将他的根基交給一個外姓人,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就是因為他名不正言不順嗎?。封建社會的君主和臣子之間的關系很清楚,是以劉備不可能有這種想法。
第三,懷疑
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還不足以讓江山作為報答,相反,他仍然對諸葛亮感到懷疑。
第四,劉備的憂慮
劉備在臨死托孤時提到曹丕,他是誰?那是曹操的兒子。曹操挾令天子被世人指着脊梁罵。如果諸葛亮真的取代了劉禅,他又會擔當怎樣的罵名呢?
是以劉備根本不想把江山交給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在白帝城說的那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它隐藏着什麼陰謀?
後世學者研究認為,說劉備托孤是種陰謀詭計,這是很有道理的。
在蜀漢地區關羽,張飛,龐統,魏延和法正等人深受他的信任。他對諸葛亮感到懷疑。而這時,除了魏延,身邊沒有其他人。他不能相信魏延一個人。諸葛亮已經位居丞相。劉備說那番話實際是一種警告,使他沒有回旋餘地。諸葛亮不得不下跪說:"我一定運用自己的力量,盡心盡力的輔佐。"這的的确确是劉備給諸葛亮設的套,但是它也不得不往裡鑽。
劉備為什麼臨死之前要說這樣的話呢,因為他仍不能完全相信諸葛亮。主仆二人的蜜月期是赤壁之戰的時候,此後,正面戰場就很少有孔明的身影了。諸葛亮出山時,打出來的廣告是"卧龍",單憑這個名字,劉備就無法放松戒備。既然不能除之,就反過來将其用之。
于是他把興複漢室的責任移交給諸葛亮,讓他的三個兒子像父親那樣對待他。 這樣,諸葛亮就把興複漢室當作自己的職責!此外,劉備還死前寫了一條遺诏。
在遺诏的内容中有一句話:"不要以小事行惡,不要以善小而不去做"。劉備一生中被大多數人視為僞君子,但在兒子去世前警告他是有道理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讓劉禅做惡事,而要從小事做起,就可以成就大事!
這句話不僅适用于劉禅,也适用于所有人!時至今日,劉備為人所稱道的還是他質樸、忠厚的一面。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在外界的口碑不錯,而他的标簽就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其實,這本來就無可厚非,身處亂世,誰又能不為自己謀劃呢?
真誠也好,虛僞也罷,至少在教育兒子方面,他仍然堅持做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