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12、13歲的孩子來說,雖然身上肩負着一定的學業任務,但偶爾還是可以賴在父母的懷裡撒嬌賣萌。在父母眼裡他們俨然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但是在100年前的中國,許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卻已經背負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甚至扛起了槍,成為了革命隊伍中的一員。
參加紅軍以後,他們更是被親切地稱為“紅小鬼”,成為了革命隊伍中最年輕的生命。
是以在1955年,被授予将銜的千餘名開國将軍中,有一些很是年輕的面孔。這裡面便有一位名叫尤太忠的開國将軍,這位也在十多歲便加入了革命隊伍的“紅小鬼”在當時被授予了少将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而我們今天便來說說這位“紅小鬼”出身的上将以及他的家人們!
上将尤太忠兒女現如何?兒子中将,女婿很牛,親家是正國級。
13歲的“紅小鬼”,在戰争中成長
尤太忠出生于1918年的中國,家庭條件貧困的他早早的便給家裡做起了農活。
放牛是尤太忠每日的工作之一,那個時候,看着同齡孩子都能上學堂,尤太忠心裡很是羨慕。是以他每次都會把牛放到村裡私塾門前的那塊空草地上,一邊放牛,一邊邊聽着私塾裡的朗朗讀書聲。
就是靠着這樣的每日聽課,漸漸地,尤太忠便也能背誦一些簡單的詩詞歌賦。
1931年,年僅13歲的尤太忠得知了中國工農紅軍,在經得父母同意後,瘦弱的他放下了放牛的工作,背起了簡單的包袱,便離開家,走進了紅軍隊伍。
當時在紅軍隊伍中,像尤太忠這樣年齡的孩子,畢竟還是稀有,再加之他的身材瘦小薄弱,他便被派去當了司号員,做着簡單的後勤工作。
就這樣,在這支隊伍中鍛煉了兩年的尤太忠在1933年時,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此時的尤太忠長大長高了不少,在那兩年的曆練中,身體也變得結實有力,并且還累積了一些戰鬥經驗。
在參加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尤太忠先後做過司号員、擔任過排長、政治指導員以及共青團書記。
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有了同齡孩子所沒有的職業履曆和經驗。
雖然沒正兒八經的讀過書,但是他“職業生涯”的開啟卻比許多人都要早得多,是以,年紀輕輕便被授予了少将軍銜。
從長遠的職業規劃上來說,還是利大于弊多一些。
随後,尤太忠參加了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等戰争。可以說,在被後人所知的那些戰争中,尤太忠多數都參加過。
也正是這許多次的戰鬥經驗,讓尤太忠迅速的成長起來,他早已從當初的“紅小鬼”變成了能獨當一面的指揮員,1947年,尤太忠率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随後又參加了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
而此時的尤太忠早已成為一名師長。
在這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役中,受傷對于尤太忠來說也已成了家常便飯,他身上的好幾處傷口已經留下了永久性的傷疤,對于那些受傷的部位,在尤太忠晚年的時候依然清晰的記得它們的由來。
但不管怎麼樣,曆經炮火洗禮的尤太忠最終活了下來,這比起那些在戰争中犧牲的革命戰友來說,要幸運的多!
抗美援朝結束以後,35歲的尤太忠重新回到了學堂,開始接受系統的學習。
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在經曆了半生戎馬後,卻在此時實作了!
這對于此時坐在課堂上,仍還年輕的尤太忠來說,感受已完全和小時候放牛時不一樣了。
是以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出場順序,無需去羨慕他人。
兒女優秀 親家官至正國級
1955年,尤太忠被授予了少将軍銜,而在當時,在被獲授軍銜的隊伍中,有一個人的人生履曆和他有着高度的相似,那就是李德生。
兩人都參加過淮海、進軍大西南以及抗美援朝戰争等,回國後,又一同進入高等軍事學院深造,但是李德生到最後的成就要比尤太忠高一些,在他逝世前,已官至正國級。
而李德生的兒子李和平也同樣很優秀,他不僅參加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擔任過排長、連長、副團長,在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也擔任了重要的職位。
戎馬半生的李和平戰功赫赫,而在戰争結束以後,他選擇了退役,開始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在新領域中,李和平依然有着出色的表現,如今的他是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的秘書長。
這麼一位優秀的人因為兩家人的相似經曆,最後竟也成為了尤太忠的女婿,他娶了尤太忠的女兒尤兢為妻,或許,這就是一種緣分。
而這在我看來,也是一種門當戶對,有着相同人生經曆和閱曆的人結合在一起,那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
1988年尤太忠被授予上将軍銜,半生戎馬,半生從政的他除了有一位女兒尤兢以外,還有一位兒子尤海濤,1958年出生的他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副司令員,2014年被授為中将軍銜。
尤海濤在工作之餘,還心系環保事業。2010年,尤海濤對南嶺九重山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詳細詢問了在08年遭遇雨雪冰凍災後,對于森林修複工作的進度以及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并對這些困難提出了解決辦法。
随後,他還在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的冰災紀念林中種樹留念。
1998年,尤太忠因病在廣州逝世,對于這一位從13歲時便開始參加革命的“紅小鬼”來說,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戰争結束以後,他又身居要職,為政治事業持續奮鬥着。
自己優秀同樣也會吸引一樣優秀的人
尤太忠出身貧寒,從未讀過書的他在小小年紀便進入到了工農紅軍的隊伍中,在如今許多孩子無憂無慮的年紀,他卻毅然扛起槍,進入到炮火連天的戰争中。
随後的尤太忠參加了大小無數次戰争,身上多處地方也是以留下了疤痕,但幸運的是,他看到了中國的解放以及之後的發展建設。
并在平安年代,依然貢獻着自己的熱情。尤太忠的一雙兒女也深受父親的影響,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頗有成就和建設。
或許這就是一種家風的影響和熏陶,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或多或少也會承襲着父母優良的性格品質。
而這樣的家庭,如果能夠一直保持優良的維持下去,那麼它們會變成一個非常強大的大家族,這種強大不是指家庭成員的數量,而是指每個成員的品質。
小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便會吸引什麼樣的人,如果自己足夠優秀強大,相信身邊交往的朋友也都不會太差。
是以說,人要不斷的讓自己強大起來,隻有自己變優秀了,自己的人生以及身邊的圈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