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江竹筠(1920-1949年),江姐是對她的愛稱,曾用名江志炜,四川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1939年加入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我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被關押于重慶軍統渣滓洞監獄,受盡酷刑仍堅不吐實,1949年11月14日被敵人殺害并毀屍滅迹。

臨刑之前,江姐寫下了托孤的紅色遺書,以筷子磨成竹簽做筆,用棉花灰制成墨水,成為了她生命的最後絕唱。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況,我感到非常難受。麼(幺)姐及兩個孩子給你的負擔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現在的物價情況下,以你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什)麼個樣子。除了傷心而外,就隻有恨了……我想你絕不會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難的日子快完了,除了這希望的日子快點到來而外,我甚(什)麼都不能兌現。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

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産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麼(幺)姐是否仍在重慶?若在,雲兒可以不必送事先串通的人所,可節省一筆費用。你以為如何?就這樣吧。願我們早日見面。握别。願你們都健康。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信被塗改多處,存于三峽博物館,直到2007年11月14日江姐犧牲58周年這天,才向世人揭開了塵封已久的秘密。鐵骨柔情,在這封信裡,江姐多次提到了自己的孩子雲兒,物價是一個母親需要對待現實,把孩子送人是一個母親可以讓任何人動容的心痛,“粗服淡飯足矣”又成為了一個母親無奈的悲鳴。“見面”與“握别”又擰成了一股繩,讓它變得結實并賦予它力量卻是英雄的血與淚。

信是江姐寫給丈夫彭詠梧前妻的弟弟譚竹安的。彭詠梧(1915—1948年),1938年入黨,1940年任雲陽縣委書記,次年調重慶市委任第一委員,負責組織宣傳工作,上司重慶學運和挺進報。1945年,在地下鬥争中與江姐結為伴侶。為迎接全國解放,1947年10月,組織決定他擔任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下川東地工委副書記,并到下川東組織上司武裝鬥争任遊擊縱隊政委。1948年1月率遊擊隊在奉、巫交界地暗洞包突圍時,為掩護同志壯烈捐軀。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曾經,關于彭詠梧與江姐結為伴侶前還有過一段婚姻,一些人可能是考慮到影響到英雄的光輝事迹,在當年的宣傳材料中很少提及。但現在看來,這段經曆可以使英雄的形象更加豐滿,而當下的人們也都能了解。

彭詠梧的第一任妻子叫譚正倫,在與江姐相識、相戀之前,他已與譚正倫結婚8年,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彭炳忠。1944年夏,江姐經組織安排入四川大學農學院學習,從事秘密工作。入黨後,按組織的要求,與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而彭詠梧投身革命工作,四處奔走,已與老家的妻子譚正倫失去聯系多年。在這期間,雲陽一帶曾遭到日本的猛烈轟炸,有消息傳說他老家雲陽縣的妻兒已在轟炸中喪生。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在假扮夫妻的日子裡,彭詠梧與江姐通過相處,互相掩護,與敵人周旋開展工作,有了感情,1945年,經組織準許,他們正式結為夫妻。一年後,他們的兒子彭雲出生。生孩子時,在四川大學讀書的江姐難産,班上的女同學送她到了醫院,因為彭詠梧不在身邊,又為日後能不再受孩子拖累,自作主張作出了剖宮産和絕育兩個手術。彭詠梧趕到,看見江姐和剛出生的兒子彭雲後,不禁對江姐這個外表柔弱卻内心堅強的女子欽佩不已。

也就是在這期間,譚正倫派出弟弟譚竹安前來重慶四處打聽丈夫的消息。1946年底某天,彭詠梧在街上忽然聽到有人叫自己以前的名字,被結結實實地吓了一跳,循聲一看竟是妻弟。随後,彭詠梧知道了譚正倫的近況,譚竹安也獲悉了姐夫已另娶他人為妻。雖然,當時譚竹安已投身革命的進步青年,但對姐夫另娶的事仍然心存芥蒂,而彭詠梧也因為這件事陷入了無比的愧疚之中。

将姐夫的事告訴姐姐?譚竹安經過一番思量,決定将此事先放一放,自己也在重慶參加了革命工作。不久,譚竹安來到一個地下黨組織聯絡點聯系工作,接待他的人正是江姐。譚竹安并不知道這些,覺得對方随和熱情,便坐下來與對方攀談了起來。談到彭詠梧時,譚竹安不由在個人的情緒裡夾雜了些抱怨甚至是不敬。對方靜靜地聽着,微微地笑着,等譚竹安說完了,才告訴他,自己就是和彭詠梧結婚的那個女子。譚竹安不好意思了起來,對方說:“如果革命勝利了,我們都還活着,我會處理好這層關系的……到了那個時候,如果你姐姐還需要的話,我會考慮把你姐夫還給她……”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譚竹安被驚愕得說不出話來,對方又說:“其實,你姐夫在這件事上的愧疚之情比我還深……我們事先都以為她和孩子已經不在人世了……”忽然地,譚竹安覺得眼前的江姐變得高大了起來,聽到她接着說:“我和你姐夫都對不住你姐姐,但這件事也許隻能到革命勝利後才處理了……”了解在那一刻從譚竹安的緩緩升起,他忽然站了起來,抓住江姐的手,動情地叫了江姐一聲“姐姐”。從此,江姐與譚竹安開始以姐弟相稱,在革命的年代因為丈夫又多了一個親情的弟弟。她說,自己雖然沒有見過丈夫的前妻譚正倫,卻始終相信能和譚正倫成為最好的姐妹。

這就是革命年代裡的愛情,因為殘酷現實的封閉,人們雖有了陰差陽錯的結合,但對于彼此的體諒與寬容卻讓人動容并敬重。1947年10月,彭詠梧受命傳回下川東組織武裝暴動,江姐決心同往協助彭詠梧。但當時,他們的孩子彭雲隻有1歲,需要一位可靠之人照看。想來想去,江姐做出了一個讓彭詠梧深感意外的決定:将彭雲托付給譚正倫!她深信譚正倫一定會在這危難時刻出手相助她和彭詠梧的。彭雲回後來回憶說:“1947年10月,母親給譚媽媽(譚正倫)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不但将一切和盤托出,還囑托譚媽媽盡快來重慶照顧我。那是我的兩個媽媽唯一的一次通信。”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信在後來被譚竹安轉到了譚正倫的手裡,她帶着兒子彭炳忠在老家苦等丈夫數年,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丈夫與别人結婚的消息,現在還要叫她去帶丈夫和别人生下的孩子。譚正倫哭了,但哭過之後,又覺得不管是丈夫彭詠梧和丈夫現在的妻子江姐都沒錯,而孩子更是無辜的,決定動身前去重慶。1948年2月,譚正倫從被江姐寄養的人家接過彭雲,開始四處躲藏。敵人企圖抓到彭雲威迫江姐就範,但都被譚正倫成功逃脫了。

在這個過程中,譚正倫并不知道丈夫彭詠梧和江姐為了革命事業先後就義,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她背着隻有3歲多的彭雲,在當時重慶成立的幾個“脫險同志登記處”,一個挨一個找地尋找彭詠梧和江姐,但都沒有找到。後來,經過多方打聽,譚正倫終于得到了江姐在歌樂山“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噩耗,她哭着對彭雲說:“孩子,你的媽媽沒了,但你的爸爸還在,我們一定能找到他的……”又背着彭雲埋去很多烈士被殺害的地方尋找,并在最終得知早在一年前丈夫就犧牲了的消息。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這一次,譚正倫沒有哭,而是默默地将彭雲背回了老家,與自己的兒子彭炳忠一起撫養。後來,彭詠梧和江姐成了小說《紅岩》中的人物的原型,成了全中國人都崇拜和敬重的大英雄,但譚正倫卻一直在盡心盡力地撫養烈士遺孤,并把他們都教育成了優秀的人才。彭炳忠後來成為四川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在微型計算機應用研究方面為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彭雲1965年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畢業後分到了沈陽一家工廠工作。1973年,彭雲與在北京工作的大學同學易小冶結婚,調至北京四機部一個研究所工作。1977年,恢複聯考和研究所學生考試以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所學生。随後,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國,先後在密歇根韋恩州立大學和馬裡蘭大學學習,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提到譚正倫,彭雲說:“雖然有時和别人提起時為了能和我的親生母親相差別,我稱她譚媽媽,而實際上,我和譚媽媽的感情與親生的母子沒有任何差別,我一直就叫她媽媽。”譚正倫退休後和彭炳忠一起住在成都,1974年彭雲的兒子壯壯出生,1976年,譚正倫準備到北京來看孫子。親友們在成都為譚正倫餞行,但她卻突發高血壓去世了。彭雲說,那一年,才59歲。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衆圍了個水洩不通

一個平凡的女性,就這樣以博大的胸懷成就了廣為人知的英雄,而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總是這樣的:在革命的事業被英雄前赴後繼的同時,英雄的身後也站立着英雄,雖然默默元聞,但更值得人們敬重。2007年,彭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一次我到渣滓洞舉行紀念活動,不知怎麼被認出來我就是江姐的兒子,‘牢房’樓上樓下頓時被擠得水洩不通。為了安全起見,班上一位男同學趕緊換上我的衣服和眼鏡和我‘調包’,我們才成功‘突圍’。”他呢,雖然定居美國,成了馬裡蘭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把江姐的遺願隻做到了一半,但後來他卻讓自己的兒子回了國,投入到了祖國的建設中。想必,在這個時候,江姐和丈夫彭詠梧一定能夠含笑酒泉了。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