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嗎?孫權:不懂曆史真可怕

草船借箭的故事脍炙人口,大家無一不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小兔子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個故事其實是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硬安到諸葛亮身上的,其實真實借箭的那個人是孫權,在《魏略》中有如下記載: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權因回船,複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嗎?孫權:不懂曆史真可怕

這才是草船借箭的原型,《魏略》是我國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而《三國演義》則是羅貫中老先生編寫的小說,論可信程度,《魏略》比《三國演義》可要真實的多了。那麼咱們一起來回顧下,真實版草船借箭的背景吧。

赤壁之戰發生于建安13年,孫劉聯軍打敗曹操,可是說時候,曹操并沒有《三國演義》裡的那麼狼狽,據《三國志》記載他的軍隊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後,部分戰船被燒毀,曹操索性又一把火燒掉所剩戰船,率軍經華容向江陵一路敗退。孫劉聯軍則水陸并進,尾随曹軍,緊追不舍。因為在赤壁戰役之前,曹操非常強大,而孫劉聯軍過于弱小,以孫劉的實力能打赢已經算僥幸,根本沒有餘力在曹操敗退的路上設伏,是以曹操敗退的時候,是沒有伏兵的,他退得其實很安然。

“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嗎?孫權:不懂曆史真可怕

在退回大學營的時候,曹操并沒有慌着去複仇,而是穩定後方,幹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将韓遂和馬超打垮,徹底穩定了後方,這樣他再有所動作的時候,就不會被後方牽扯精力,就這樣到了建安18年,曹操整軍再攻孫權,而孫權乘着大船來看曹操陣營,由于距離較遠,曹操怕中埋伏,是以下令向孫權的船隻射箭,于是就發生了“草船借箭”的一幕。

“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嗎?孫權:不懂曆史真可怕

而咱們知道《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對蜀國有偏愛,是以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蜀國是代表正義的一方,描述蜀國人物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就算是蜀國打了大敗仗,他也能用妙筆圓之,在塑造諸葛亮這一形象的時候,把好多不是他做的事,都安在他身上,結果呢,孫權的“草船借箭”就變成了諸葛亮的,而且發生的時間也不對,諸葛亮的是在赤壁大戰期間,而真實的事件卻發生在赤壁大戰後。

“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嗎?孫權:不懂曆史真可怕

類似的情節還非常多,這赤壁之戰根本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又何來草船借箭呢?大家讀《三國演義》的時候,還是按照小說來看,真正想了解這方面史實的話,還是看一下《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史書,以免誤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