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翡翠原石癬出高綠?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作者:阿城翡翠

翡翠的色(綠)與癬有一定的關聯性。癬不僅存在于玉肉之中,而且也會出現在皮殼上。癬在皮殼上顯現為一種黑色、灰黑色、褐色、灰白色的斑塊或條帶,因像人體皮膚上的癬,故稱之為“癬"。癬由角閃石及其風化産物所構成,其顔色可因鐵含量的增多而加深。

癬在翡翠中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癬本身就是一種瑕疵,它的存在影響了翡翠的美淨度,大大降低了翡翠的品質和身價,因而人們唯恐避讓不及;但另一方面,癬卻與翡翠的綠色有一定的關聯性,即癬會噴色。從某種角度講,癬(即黑)是綠色的根。癬的存在就意味着翡翠有綠的可能,因而行家對有癬的玉石總是趨之若鹜,對皮殼上的癬總是窮追不舍。

癬之是以會有成綠的可能,這是因為癬的組成礦物角閃石中含有微量鉻元素的緣故。當翡翠在動力變質作用階段(即色化階段)時,強烈的應力作用使角閃石中的緻綠元素一鉻離子遊離出來,在濃度差的驅使下,鉻離子便擴散遷移到硬玉中置換了鋁離子而形成綠色硬玉的重結晶,這就叫做翡翠的“色化"。由于綠色往往出現在角閃石(即癬)的周圍而形成綠色分散暈,這就是所謂的“癬噴色"。

翡翠原石癬出高綠?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典型的癬噴色翡翠料

如果鉻離子是沿着裂隙遷移擴散的,這就會形成條帶狀的綠色。由于動力變質作用的不均一性,以及角閃石自身的差異性(如鉻含量的不同),這種“色化"現象并非所有的角閃石都會發生,而且所發生的情況也會各不相同。也就是說,癬能否成色以及成色的好壞,是受各種因素制約的。

由此看出,癬雖與綠色有關,但并不是所有的癬都會成綠,不會成綠的癬也非常多。對于不能成色的癬,通常稱之為“枯"。判斷癬會不會噴色,主要就是能否将癬與枯差別開來。

癬的類型及其相應特征

癬的類型主要以形态特征及顔色來劃分,而組成礦物角閃石的特征表現則與之有關。以下是癬的兩種分類及類型特征。

1,癬的顔色分類

根據癬的顔色可劃分為:黑癬、綠癬、白癬和灰癬

黑癬和綠癬

這是因角閃石自身的顔色所緻。偏黑色(含綠黑色、藍黑色)的角閃石即為黑癬,偏綠色的角閃石則為綠癬。黑癬與綠癬可以出現在皮殼上,也可以出現在玉肉中。對綠癬的觀察需要謹慎,因為癬(角閃石)本身呈暗綠色調,燈光打上去會呈現很鮮豔的綠色,切不可誤認為是翡翠的綠色。

白癬和灰癬

這是因角閃石的蝕變礦物一皂石(滑石的亞種涅灰、白色所緻,它們隻出現在翡翠的皮殼上。

2,癬的形态分類

根據癬的分布形态及特征可将癬劃分為:

睡癬與立癬;癬帶與膏藥癬;黑點癬與碎癬;松花癬;豬鬃癬;枯癬與色枯;凸癬與凹癬

睡癬與立癬

這與角閃石的特性有關。癬中的角閃石一般為柱狀晶形,其集合體呈細長柱狀、纖維狀或放射柱狀。因而癬實際上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纖維狀、柱狀的集合體,它們可以分布為條塊狀或團塊狀,也可呈星散狀、斑狀分布。

所謂睡癬,就是癬纖維(即角閃石長軸方向)大緻與皮殼表面平行,好像是平卧在皮殼上,故而稱之為睡癬或卧癬如果癬纖維垂向插人皮殼中,則稱為立癬,也叫直癬。其實,睡與立,隻是兩種極端形式,其間還有各種過渡形式,如斜卧或斜立等等,但無需再細分。

癬帶與膏藥癬

如果癬呈條帶狀分布在皮殼上,即稱為癬帶癬帶是比較容易出色的癬,尤其下凹的癬帶更易噴色,如果周邊有松花的話,那癬一定會噴色。

翡翠原石癬出高綠?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下凹的癬帶,貫穿整件毛料。癬邊有松花,雖被擦去,但仍有痕迹。

翡翠原石癬出高綠?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毛料側面的癬帶

翡翠原石癬出高綠?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毛料的切面出現了癬噴色,色量多,翡翠漂亮

這是一件典型的帶狀癬噴色的毛料。

倘若癬帶是分布在皮殼的端面上,像膏藥貼在玉石上,則稱為膏藥癬。膏藥癬也可能會噴色,但意義不是很大。

黑點癬與碎癬

呈星點狀分布的黑癬稱為黑點癬。如果癬更加散碎,則可稱為碎癬。如果碎癬之間夾着松花,則可能是癬夾綠翡翠。

松花癬

皮殼上的斑點狀黑癬與黃綠色松花夾雜分布,即稱為松花癬。松花癬是癬夾綠翡翠在皮殼上的表現形式,在玉肉中也可叫做黑夾綠。

豬鬃癬

是指許許多多的小癬點像豬鬃毛一樣地插入皮殼中。它與黑點癬的差別在于其品形完整,每根“鬃毛"的輪廓都很清晰。由于豬鬃癬與綠色無關,故而破壞性很大,是翡翠的一大瑕疵。

枯癬與色枯

各人了解不一。一般認為這是一種不會噴色的癬,也叫做枯。

但也有人将枯癬稱為色枯,并細分為茶葉枯、黑枯、霜枯(灰白色斑塊)等,這些枯一般都會噴色。

凸癬與凹癬

癬突出于皮殼上叫做凸癬,而凹進皮殼的癬則稱為凹癬。一般來講,凸癬不易成色,而隻有凹癬才易噴色。

翡翠原石癬出高綠?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癬對穿原石(下圖)癬邊有松花典型的癬噴色,但要注意它與莽帶不同,它雖會噴色,但黑癬同樣會跟進,噴色有限。

翡翠原石癬出高綠?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原石另一面,癬已穿透原石,癬邊松花也很明顯

如何判斷癬是否會成色?

皮殼上的癬一般都比較顯眼、易辨,識别起來并不困難,但要準确判斷癬能否成色就有一定難度了。然而,這卻是賭石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實踐中通常可作如下判斷:

首先觀察癬的周圍是否有松花,若有,則說明癬下周邊會有綠色出現,但這并不足以說明癬底下一定會有色的延伸。若要判斷癬能否“噴色"以及癬腳下是否會出高色,還需仔細觀察癬的礦物晶形及其相應的特征。

如果癬中角閃石的晶體比較粗大,品形完整,輪廓清楚,晶面平直,晶體猶如馬牙石狀,癬與周圍皮殼的界限十厘清晰,這說明此癬一定不會“噴色",而且還是翡翠的一大瑕疵。豬鬃癬即屬于此種類型。

如果癬的邊緣輪廓不太規則,其顔色多呈亮黑色,并向邊緣過渡為黃綠色,甚至會轉化為松花,癬中角閃石晶體相對細小,且有明顯的碎裂痕迹,晶形不完整,品面不發育,未見明顯的馬牙石狀,這樣的癬一般會出現“噴色"現象,癬腳下出現高色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這種判斷方法是基于翡翠的成色機制。如前所說,癬噴色是翡翠的“綠化''(色化)現象,而“綠化''的發生則是動力變質作用的結果。翡翠在動力變質作用下,角閃石晶體發生破裂并出現重結晶及邊緣粒化現象,同時釋放出鉻離子,進而使硬玉着色。這說明癬的“噴色"現象與含鉻角閃石的碎裂化有關,正是這種碎裂作用而使癬中的角閃石出現晶形不完整并有碎裂痕迹等一系列特征。而不“噴色''的癬則因角閃石未發生明顯碎裂,未發生鉻的置換,基本上保留了角閃石原來的晶體形态及相應的特征。但如果癬中的角閃石不含鉻離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要另當别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