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馮·弗朗索瓦(1856年1月31日-1933年5月15日),陸軍上将,一戰中德軍著名将領,曆經斯托盧波尼之戰(1914)、坦能堡戰役(1914)、喬利斯-塔諾夫戰役(1915)、凡爾登戰役(1917)等著名戰役,功勳卓著。

弗朗索瓦
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方面最出衆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他的特點是相信自己的判斷更優于上級的指令,有“自負的勝利者”的别稱,這使他在戰場上赢得了輝煌的勝利,但也給他的軍事生涯帶來了顯著影響。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出生于1856年1月,1913年9月,弗朗索瓦接替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亞曆山大·馮 ·克魯克将軍任第一軍軍長,隸屬于普裡特維茨所指揮的第八集團軍。1914年8月,部隊駐紮于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該部隊1903年和1905年參加了以東普魯士為戰場的兩場演習,其中後一場演習正是以施利芬計劃為藍圖實施的。
個人特點突出
弗朗索瓦作為一個指揮官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毫不停歇的攻擊性,對于大膽突擊情有獨鐘。為此,在坦能堡戰役中和魯登道夫發生了激烈的沖突。魯登道夫雄偉的巨大成功使他在坦能堡戰役中獲得了顯著的個人聲望,而這一結果卻給弗朗索瓦的軍事生涯帶來了巨大影響。
坦能堡戰役态勢圖
弗朗索瓦的性格特點-----容易沖動是衆所周知的。在斯托盧波尼所發生的東線第一場戰役中,弗朗索瓦在沒有通知其上司--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普裡特維茨的情況下,就發動了一場獨斷專行式的攻擊,作戰目标是将連年坎普夫的俄國第一集團軍趕回俄國邊界。
俄軍部隊
他的行動取得了成功,這鼓勵了普裡特維茨在甘比尼對連年坎普夫軍發動攻勢。這一進攻遭到失敗,使得第八集團軍司令部令德軍向後撤退到維斯瓦河。這樣的失敗令德皇憤怒,普裡特維茨在8月20日被解職,東普魯士的指揮權随後轉移到退役複職的興登堡手中,而魯登道夫則擔任第八集團軍的參謀長。
德軍進擊
戰場勝利輝煌
在坦能堡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場戰鬥中,弗朗索瓦再次拒絕接受防禦指令,并接連兩次違背了魯登道夫的直接指令。8月28日魯登道夫為防止防線被突破,指令弗朗索瓦全軍向北挺進,到拉納去支援中部的戰鬥。但是弗朗索瓦認為,切斷敵退路的更為重要,在沒有通知魯登道夫的情況下,他繼續按原定路線行軍。第二天,他的部隊切斷了俄軍南逃的退路。最後公所周知的事實是,這種抗上的行為幫助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達成對俄軍薩姆索諾夫第二集團軍的決定性勝利---俄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薩姆索諾夫自殺。而弗朗索瓦的部隊在這次勝利中捕獲了9萬名俄軍,主要的勝利成果是該部隊實作的。
被俘俄軍
雖然弗朗索瓦這次違抗指令的行為沒有受到任何的處理,但是魯登道夫對他的猜忌與日俱增。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升任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職務尤其是魯登道夫擔任第一軍需總監後,明确地将弗朗索瓦視作一個不可駕馭的危險人物,弗朗索瓦再也沒有被授予集團軍司令這樣的指揮權。這些對他職業生涯帶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将軍和弗朗索瓦能力相近,在坦能堡會戰中和弗朗索瓦級别相同,指揮第十七後備軍作戰。但相比于弗朗索瓦在軍一級止步不前,馬肯森上在随後的戰争中成為了一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并晉升為陸軍元帥,這讓弗朗索瓦大為不滿,甚至心生退意。
在第二次馬蘇裡湖會戰中,弗朗索瓦僅獲慘勝,甚至被認為是遭到了失敗。在這之後,弗朗索瓦交出了第八集團軍的代理指揮權,重新回到了軍一級指揮作戰。弗朗索瓦一直在這個級别上待到戰争結束,他主要戰鬥在東線。
止步陸軍上将
弗朗索瓦在1915年5月14日獲得了著名的藍馬克斯勳章。在這一榮譽的說明中,強調了他傑出的上司能力和卓著的軍事計劃,以及在加裡西亞的喬利斯-塔諾夫戰役的突破中對第41預備師成功的指揮和在1915年5月2日擊敗了俄軍。弗朗索瓦收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親筆信,對他的獲獎贊賞有加。
威廉二世
弗朗索瓦在1917年7月27日獲得了橡葉勳章,以獎勵其在凡爾登戰役中的表現,後被晉升為陸軍上将。
戰後,弗朗索瓦撰寫了幾本有關一次大戰的著作,例如《坦能堡會戰中的興登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出版于1920年的《馬恩河和坦能堡之戰》,在本書中他仔細分析了德國開戰之初的幾個星期内的戰争指導。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死于1933年5月15日。
背景材料連結
凡爾登戰役
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迫使其退出戰争。德軍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參戰凡爾登戰役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标。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1916年2月21日,德軍集中前線所有大炮對凡爾登附近狹窄的三角地帶連續轟擊10多個小時,将這一小塊地區的森林、山頭、戰壕夷為平地,随後以6個師兵力向前推進。法軍總司令霞飛增派援軍,任命H·P·貝當為凡爾登地區司令,組織法軍拼死抵抗。雙方出動飛機進行空戰和轟炸對方的機場與補給線。德軍首次使用光氣窒息彈,殺傷大量法軍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勝。法英聯軍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帶對德軍陣地發動強大攻勢,英軍首次使用新發明的36輛坦克,德軍頑強抵抗,守住了防線。10~12月,法軍在凡爾登調集部隊,開始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德軍戰略進攻終于失敗。戰役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爾肯海因的總參謀長職務,任命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于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漸走向最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