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來源 | HR新邏輯-HRL原創首發

作者 | HRLogic編輯中心

嗨,這裡是HR新邏輯!

前天,《時代》2021年度風雲人物,被稱為「矽谷鋼鐵俠」的特斯拉CEO伊隆 馬斯克(ElonMusk)當選。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而就在上周四,馬斯克發了條推特表示:“正在考慮辭去工作,全職做一名網紅。各位怎麼看?”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想辭職”的推特發出後,立即有大量吃瓜群衆來圍觀,還有Youtube上擁有8400萬粉絲的部落客也向其表示:我可以教你怎麼獲得浏覽量!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瘋狂的馬斯克

時代周刊用了11個詞來形容馬斯克:

一個渴望拯救星球,讓人類有一個全新栖身之所的「小醜、天才、領袖、有遠見的人、實業家、表演者、無賴、愛迪生、巴納姆 (p.t. Barnum)、卡内基和曼哈頓博士」的瘋狂混合體。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馬斯克的時候,是他作為特斯拉汽車的CEO身份。實際上,特斯拉可能是他管理的公司中,技術含量最低的一家(但也是最值錢的一家)。

目前,馬斯克主要管理6家公司,這些企業在各領域内都有颠覆行業的潛力。

以下簡單列幾家:

1)SpaceX:成立于2002年,SpaceX達成了許多國家航天機構都未曾達成的成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私營航天企業,公司估值目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2)Tesla:成立于2003年,目前是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最高的廠商。10月25日,特斯拉市值暴漲,成為又一家萬億美元市值的企業;馬斯克的身家也随之水漲船高,以近2900億美元的淨資産穩坐世界首富的寶座。

3)Virgin Hyperloop:成立于2013年,推出超級高鐵Hyperloop,是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的交通工具,最高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080公裡。

4)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腦機接口公司,是馬斯克腦洞最大的夢想,也是最燒錢的項目。這個公司研發的“腦機接口”技術,原理是利用極小的電極植入大腦,再通過電流,讓電腦與腦細胞進行“互動”與“指令”。

2020年,Neuralink首次實作在豬腦上植入晶片,實驗主要是植入晶片後,能直覺看到豬的腦活動,示範人員撫摸它的鼻子時,豬的神經開始興奮。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2021年,Neuralink展示了一段猴子利用腦電波玩遊戲的視訊,引起廣泛關注與讨論。

對于“辭職”一事,馬斯克在這之後并未再做過多解釋,雖然他并未說明要辭去什麼職務,但在外界看來很有可能是特斯拉的CEO一職,因為今年三季度的财報會議他都沒有參加。

從11月8日開始算起,馬斯克已累積出手了1103萬股特斯拉股票,價值近120億美元,約合764億元人民币。

辭職對于馬斯克來說,或許是為了挪出更多的時間實作自己的瘋狂夢想。

畢竟他想通過SpaceX來征服宇宙;

通過Neuralink來促進人類的腦機接口技術落地;

通過Boring來實作地底快速通行;

通過Virgin Hyperloop來實作全球互聯的“超級高鐵”

.......

這樣看來,即使馬斯克最終選擇從特斯拉“辭職”,也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退休,因為他也會很快投入到其他事業中,畢竟他曾說過最終夢想是“要在火星上退休”。

而這一夢想還未實作。

對于一般人來說,能在一個領域做出成績已很不容易,而馬斯克直接多領域開花,做出很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成就。這位“野心管理大師”,正在往更瘋狂的方向前進。

用他的話來說:

“我認為人生不應該僅僅隻是解決日常瑣事。如果隻是如此,如果所有的生命都耗費在解決日常瑣事上,那麼我們幹嘛還要每天起床呢?

必須有一些事情是能夠激勵你的,讓你為作為人類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就像耐克的廣告語“Just do it”,但僅僅“堅持”還是不夠的,你必須全力以赴。”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同時管理6家公司馬斯克的管理秘訣

馬斯克被《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衆多媒體稱為“繼喬布斯之後矽谷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除了他本人天馬行空的創業理念和閃閃發光的工作魅力,其同時管理6家公司、被很多員工奉為偶像的領袖才華,也很值得管理者學習。

1)允許員工犯錯,鼓勵員工成長

作為團隊的管理者,馬斯克不會在有成績時沾沾自喜,也不會在經曆失敗項目時責怪員工。

馬斯克曾說過,“在我這裡,失敗隻是一個選項;假如你從未失敗過,那隻能說明你還不夠創新。”

SpaceX的第一枚火箭“獵鷹1号”的首次發射就失敗了。

火箭在團隊滿懷興奮與期待的目光下,剛升空不久,就掉落在發射塔上。

馬斯克并沒有怪罪于團隊的能力或态度問題,他很細心地分析後,在報告中寫道:

“那些成功發射火箭的公司可能也是一路撿着殘骸挺過來的……

飛馬火箭發射了9次,隻有5次成功了;阿麗亞娜火箭發射了5次,隻有3次成功;阿特拉斯火箭發射了20次,隻有9次成功;‘聯盟’号火箭發射了21次,隻有9次成功;‘質子’号火箭發射了18次,隻有9次成功。

在直接體驗了進入軌道有多難之後,我對那些堅持制造火箭的人充滿了敬佩之情,他們是當今太空發射事業的中流砥柱……

SpaceX将繼續努力,無論上天入地,不成功誓不罷休。”

得到馬斯克的鼓勵後,團隊很快恢複士氣,工程師們對掉落火箭的殘骸進行仔細分析與複盤,找出了發射失敗的根本原因,齊心合力投入新的工作中。

一年後,“獵鷹1号”第二次發射順利升空,就在大家都以為會順利進行時,火箭在進入軌道前失控、解體和爆炸。

團隊再一次陷入了失敗的苦惱與自責中,而馬斯克第一時間趕來安慰和鼓勵員工,不要畏懼失敗,也不要屈服于失敗,一定會有解決方案的。

一個多月後,“獵鷹1号”終于發射成功,這是世界上第一枚私人航天公司研發的液态軌道火箭成功進入地球軌道。

在經費緊張且項目經曆多次受阻或失敗的情況下,很多管理者會退縮,甚至質疑是員工的能力或态度有問題。被失敗操控的情緒會導緻不理智的決策,這也是有的項目越做越差、團隊越帶越偏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能坦然接受失敗,把失敗當作成功路上的必然經曆,就能在失敗中複盤出寶貴的經驗,進而作出理智、準确的決策。這也是很多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心态管理。

丘吉爾曾說: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熱情永駐。

在員工遇到挫折或失敗時,管理者不妨用熱情與初心鼓舞士氣,把對失敗的郁悶轉化為追求成功的戰鬥力。

2)不躬身入局,别當管理者

馬斯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主編Matt Murray采訪時表示:

“這就像打仗的時候,将軍自己躲在堡壘裡,讓士兵去沖鋒陷陣是不行的。如果将軍深入前線,士兵會受到鼓舞,感到自己被在乎,進而更有士氣。”

在SpaceX成立早期,馬斯克會直接參與實驗過程。

在推進器冷卻室測試抗壓能力時,馬斯克親自進行第三次測試,從失敗中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工程師們看到馬斯克對待項目的認真與嚴謹,大受鼓舞,更積極地投入下一輪的改進與實驗中,最終送出出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

作為管理者,隻是旁觀下屬的工作過程而不入局參與,你永遠無法知道員工成功或失敗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能在決策時作出準确的判斷。

再者,能與員工并肩作戰,不僅能從不同視角看到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一線了解最前沿的動态,防止成為一個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的空殼子上司。

企業不需要兩手叉腰等下屬成績的管理者,你必須要主動深入一線、深入團隊,才能成為被老闆重視、被員工尊重的管理者。

不躬身入局者,别當管理者。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套現764億後,馬斯克想辭職了

真正有本事的人

都有強大的“内驅力”

馬斯克曾指出:自己成功的關鍵是“内驅力”,而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沒有“内驅力”。

回顧馬斯克的創業曆程,是可以看到内驅力給他帶來的能量與動力的。

有夢想時,他不畏手畏腳,大方承認野心,并積極去拼去闖;

在經曆失敗時,他不氣餒不放棄,始終樂觀面對下一場挑戰;

在面臨選擇時,他坦言“我想做影響人類未來的事”,并付諸行動。

從他的經曆中,小邏輯總結出擁有内驅力的三個關鍵詞:熱愛、目标感、使命感。

在學校時,老師誇我們字迹工整、文筆優美,我們會更開心地投入學習;同學誇我們性格開朗、樂于助人,于是我們更積極于人際關系。

在家裡,父母誇我們勤勞、勇敢,會讓我們更有被認同感,更笑對生活。

日常工作中,我們也總是期待着上司的鼓勵、同僚的贊美、客戶的認可。

那如果沒有這些呢?

上司或許不會因為你通宵達旦趕項目,就忽略你項目方案上的某個語病;

客戶也可能不會因為你态度端正、方案很好,就接受那個不在範圍内的預算。

在沒有外界推力的每個時刻,我們都需要靠内驅力去提供前進的能量。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具有強大的“内驅力”。

據張一鳴自述,在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一家公司任職程式員。在他看來,他的工作範圍,并不隻是程式員的那一小塊天地。隻要是能幫忙的,他都主動去做。

入職不到一年,他已經對部門的各個子產品都有了解,被委任維護整個後端,并順利晉升為團隊的管理者。

用張一鳴的話來說:有人剛畢業能獨當一面,有人工作10年原地踏步,差別很早就展現了。

留言聊聊:你是外力推動型選手,還是内功深厚型選手?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