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一醬
最近,去看了朋友安利很久的電影《無盡攀登》。
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講述了“硬核大爺”夏伯渝,靠着假肢登上珠峰的故事。

從經曆雙腿截肢,癌症侵擾,到艱難爬起,挑戰夢想,再到愈挫愈勇,登上珠峰。一路上,他遭受身體、意志和家庭的種種考驗,一邊受傷,一邊成長。
命運給他斷了後路,他就想方設法将前路走長。
進窄門、走遠路、見微光,從泥濘裡爬出,将爛牌打成王炸。
一 . 進窄門
1975年,第一次攀登珠峰的夏伯渝,因為好心将睡袋讓給隊友,導緻小腿凍傷,雙腿被截肢。
那一年,他剛26歲。
幫助别人,卻落得終身殘疾,打擊之大可想而知。甚至,多年後,接受采訪時被問道:“這麼多年,到底有沒有後悔過”時。他依然心有餘悸地表示:其實,有時候想起來還是會覺得心痛。
他的心情不難了解,畢竟,一個将登山作為人生目标的人,失去了雙腿,就像船沒了槳,隻能在無邊的大海裡,漫無目的地飄蕩。
那一刻,和所有遭遇挫折的人一樣,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未來的路要怎麼走?還能不能堅持自己的登山夢?他沒有答案。
然而,水到絕處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灰暗之時,他從一名來華的外國專家口中得知:如果裝上假肢,他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而且可以再登山。
短短一句話,讓他重燃希望,并暗下決心:一定要試一試。
其實,在那種境遇下,他完全有理由選擇躺平,找一份簡單的工作,輕輕松松安穩度日。
但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
聽過一句話:“人生之路有兩種,擇大門走險路,過窄門而寬途。”
選擇寬門,随波逐流,後面的路容易越走越窄;選擇窄門,自讨苦吃,卻可能走出坦途。
而他,便是後一種人。
此後,他開始了漫長的康複計劃,不斷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3年後,他戴上假肢,站了起來,重拾登上珠峰的夢想。
二.走遠路
衆所周知,登珠峰并非易事,更何況,他要靠假肢登山,付出的毅力和體力,更是難以想象。
為了增強腿部力量,他制定了一套近乎自虐的作息。
每天早上5點起床,負重10公斤的沙袋練下蹲,一次150個,一共10次;10個10組的引體向上;一次60個6組俯卧撐;40個6組的仰卧起坐等等力量訓練。
不僅如此,每周有三天爬香山,三天徒步訓練,四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動。
成功沒有捷徑,就是下笨功夫。
高度自律的訓練,讓他擁有了比常人更好的體力,他開始徒步穿越戈壁,攀登自然岩壁......甚至,在2011年,意大利舉行的首屆殘障人士攀岩錦标賽上,拿下兩塊金牌。
在收獲了越來越多的信心後,他開始嘗試登山,一次比一次高,每次都成功了。
在日積月累地苦練後,他終于再一次有了攀登珠峰的資格。
現實中,總有人想要通過捷徑,快速獲得成功。
殊不知,這世上,沒有一步登天的幻想和幸運,隻有積流成河的付出和堅持。
所有的成績,不過是“笨功夫”一點一滴的累積而已。
古人雲:“天道忌巧”。
成功不屬于投機取巧的人,也不屬于聰明人,而是屬于一步一個腳印,願意踏實向前的人。
那些走了遠路,下了苦功的人,往往笑到了最後。
正如夏伯渝的人生:日拱一卒,才慢慢熬出頭。
三.見微光
2014年,65歲的夏伯渝開始他第二次攀登珠峰的挑戰。結果,遇到尼泊爾登山史上最嚴重的山難,計劃被迫取消;
2015年,當他再次發起沖擊時,又遇到了地震和雪崩;
2016年,他第四次攀登珠峰,眼看着就要登頂,可在離目标僅剩94米的地方,暴風雪來襲。
常言道:事不過三,但夏伯渝卻不認命。
2017年12月,他準備再次向着夢想進擊。
誰知,次年1月,又遇到了禁令,尼泊爾竟宣布:盲人和截肢的人,禁止登山。
好在,這隻是黎明前的黑暗。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程式,最終,他拿到了登山許可。
2018年,夏伯渝第五次的沖峰之行,如期開始。
5月14日,69歲的夏伯渝終于站上了珠峰之巅,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古稀,曆經43年,終于圓夢,而他,也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偶像。
正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有了如今的萬人矚目。
曾國藩說:人貴在有恒心。
莎士比亞也說:“凡事皆需盡力而為,半途而廢者永無成就。”
成功沒有什麼技巧,就是認定目标,專注耕耘,然後默默地堅持,慢慢地熬。
熬過寒冬,穿過黑暗,前方自會有一束光,為你而亮。
寫在最後:
有人說,夏伯渝老師的人生,像一本勵志童話,熱血得讓人難以置信。
确實如此。
作為一個登山愛好者,每次看到他的故事,都會肅然起敬。
不僅僅是因為他用假肢登上了珠峰,更是因為他能不忘初心、耐住寂寞。
人生最難的修行便是:在腳踏實地中堅韌,在厚積薄發中成長,默默熬過無盡的黑暗,迎來屬于自己的微光。
而這,就是他帶給我的力量。
如果你正身陷迷茫,看不清前路,不妨去看看夏伯渝的故事,或許,就能撥開迷霧,找到方向。#電影無盡攀登#
作者:周一醬,一個想開着房車浪迹天涯的姑娘,願我們能成為朋友。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