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林宗師》——長篇小說連載之十七 (作者:劉連祥)

作者:健康嗨起來2020
《少林宗師》——長篇小說連載之十七 (作者:劉連祥)

梁以全

一天,總部劉場長專門來找梁以全,問他:

“你是個教師,怎麼會幹農活呢?”

梁以全說: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是農閑上學,農忙下地,犁地耙地,放磙揚場,搖耧耩麥,我都會,我還會趕馬車哩。”

劉場長說:

“跟我來。”

劉場長把他帶到打麥場,對他說:

“你揚揚場叫我看看。”

揚場是最難幹的農活,手執木鍁要随時判斷風速、風向,根據風速和風向決定揚場的方向和力度,使麥子成扇形落下,麥芒、麥殼與麥粒分開,梁以全拿着木鍁熟練地揚了起來。

“好,挺在行。”

梁以全又到旁邊的碾麥場上接過放磙人牽牲口的缰繩和鞭子,碾了一回場。

“沒想到你這當老師的還是莊稼活樣樣通啊,是個好把式。”

劉場長想把他調到總部去當技術員,分場不同意,說,管教任務很重,抽不出人來。

麥收之後,有一些村莊劃歸農場,農民們都搬走了,農房要拆遷,土地要平整,準備秋天種小麥,場部提出看那個分場能一夜之内把房屋拆完,“放衛星”。梁以全所在的分場也接到了任務,項隊長在會上做動員,王指導員親自帶隊。

項隊長和王指導員對梁以全說:

“領着全隊人好好幹,争取放個‘大衛星’。”

到了村裡,梁以全一看,幾十間房子,一夜時間拆完,困難不小,他圍着一所房子走了一圈,這裡的房子都是草房,根腳是磚,上邊壘的全是土坯,當地管這種房子叫裡生外熟。他又轉了一圈,看到大梁的梁頭都露在牆外,心裡就有了主意。他把人員分成幾撥,身強力壯的集合在一起,負責拆房子,其餘的負責清理和搬運工作。他把梯子架到山牆上,用繩子拴緊梁頭,讓幾個人拉住繩子,然後撤走梯子,他用洋鎬在房子前後牆上打了一個接一個的洞,洞打好了,他和扯繩子的人們一起拉着繩子,講怎樣用力,怎樣聽指揮。他問大夥:

“聽明白沒有?”

大家喊道:

“聽明白了!”

接着,他喊:

“預備,一、二、三!”

大夥一起用力,一拉,一緩,再一拉,房子轟然一聲倒下了,牆倒向一邊,不但傷不到人,還便于清理。拉倒一座,清理現場的隊伍進場清理,他們再拉第二座,有條不紊,輪流上陣,全面開花,不到天明,房子全部拆完,場地清理得幹幹淨淨。

指導員怕别的分場搶在前邊‘放衛星’,在要拆最後一座房子時,對梁以全說:

“你們抓緊,我現在就去總部報喜,總部上司趕來時,一定要全部清理完。”

“指導員,你盡管去,保證誤不了事。”

指導員坐車走了,梁以全領着人們抓緊時間幹着。等指導員和總部的上司趕到時,現場幹幹淨淨,隊伍分列兩邊,整整齊齊,鼓掌歡迎上司檢查。第二天,梁以全所在的分場第一個“放衛星”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農場,場部又給梁以全記了一等功。

梁以全不再怕了,不再感到孤獨了,不再感到無助了,他要自強,他要奮鬥,他要充滿勇氣和力量與命運抗争。這些上司幹部和進階知識分子從不談自己被錯打右派的事,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顧,關心的是國家的前途,關心的是黨的事業,關心的是人民的生活,關心的是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受到這些上司幹部和這些進階知識分子的感染和熏陶,梁以全的思想境界開始升華了,他相信黨會解決自己的問題,他不單單地隻想回到登封,回到駱駝崖親人的身邊了,他在想回去之後怎樣才能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做更多的貢獻,不能隻為自己活着,隻為家人活着,應該為祖國和人民活着。要活着,要更好的活着,就必須有一個強壯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從此,他夜裡就堅持練拳,越練,心情越開朗,越練,身體越強壯,越練,精神越飽滿。

思想包袱放開了,心情就開朗了,他積極參加農場的各種活動,在元旦和春節晚會上,梁以全表演了大紅拳、少林長拳,還用曲劇小調,填上自己寫的詞,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祖國,唱唱農場的新氣象、新面貌,表達自己對黨和國家的無限熱愛和忠誠。

緊張的小麥秋播在進行着,大隊裡有一個被管教的叫閻新勝的青年,夜裡把牆上的磚扒掉幾塊,鑽了出去,然後再把磚堵回來,睡覺的被窩僞裝得像有人一樣,第二天早上集合上工,人們以為他還在睡覺,一掀被窩,才知道他跑了。

王指導員叫警衛排派戰士去追,梁以全覺得自己是隊長,隊裡跑了人,自己有責任,也應該去把他追回來,便向王指導員請示,王指導員同意了,他就騎上一匹馬追了出去。

梁以全分析,閻新勝逃離農場,肯定選擇交通便利的方向,周口是專區行署,交通友善,梁以全就快馬加鞭向周口方向追去。在周口沙河橋邊追上了閻新勝。

閻新勝見梁以全追來,更拼命地向橋上跑,還拉開架勢,準備和梁以全一搏。梁以全跳下馬,一個箭步蹿過去,一招“虎撲”,将閻新勝摁倒在地,用膝蓋頂住他後腰,兩手把他兩隻胳膊扭到身後,用繩子綁住。閻新勝被按倒,動彈不得,扭過臉說:

“梁隊長,你練過國術吧?”

梁以全吃驚地問:

“你怎麼知道?”

閻新勝說:

“我小時候也學過,我本想等你靠近時用掃堂腿把你踢下河,沒想到你的一招比我快。”

戰士們也趕到了,把閻新勝帶回了農場。閻新勝被關了禁閉,梁以全耐心地做他的說服,多次交談,才知道閻新勝出生在重慶,八歲時父母離婚,父親娶了,母親嫁了,父親不要,母親不管,無依無靠,就流浪街頭,這家給半碗飯,那家給半個馍,饑一頓,飽一頓,房檐底下睡過覺,橋洞裡頭當做家,被人打,被人罵,活得不如一條狗。在一些壞人的教唆下,從小偷小摸開始,直到偷汽車,雖然才16歲,卻是有名的偷車大王,偷了汽車賣掉,吃喝光了再偷。長城内外,大江南北,幾乎跑了個遍。這次逃跑,就想到周口再偷輛車,跑得遠遠的賣了,在農場太受拘束。梁以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他,挽救他,感化他,教育他,閻新勝哭了。他說:

“這麼多年,我四處流浪,無家可歸,壞人打我,我沒哭過,多次進拘留所,好人勸我,我沒哭過,我從不在人前流眼淚,我恨我的父母,我恨社會對我的不公平,有好幾次,我真想捅死我父母,然後跳嘉陵江死去。這幾天,你叫我開了竅,原來,人還有另一種活法,梁隊長,我不跑了,我也要活出個人樣來。”

為此,農場總部第三次給梁以全記一等功。

1960年麥收後,老爹帶着兒子來看他了,家裡沒有什麼可帶的,就帶兩個烙餅。這餅是用白玉米面摻馬齒苋做的,硬梆梆的。

孩子說:

“爸,吃吧。”

“讓爺爺吃。”

“爺爺說爺爺不吃讓爸爸吃。”

梁以全接過餅子,心裡直掉淚。

老爹看着農場能吃飽飯,就對梁以全說:

“把孩子留在這兒吧,省得在家挨餓。”

“爹,不能把孩子留到這兒,雖然能跟着吃頓飽飯,可這裡不是孩子成長的地方,對孩子教育不利,你别看我當隊長,我也是被管教被勞教的對象。兩年,會熬到頭的,我一定會回去的。”

老爹走時,梁以全懇求分場曹隊長的同意,送老爹搭乘農場往鄭州送桃子的汽車到鄭州。好心的司機,給老爹裝了滿滿一口袋桃,老爹舍不得吃,又怕桃子爛掉,到登封,在大金店賣了,換了幾斤糧食背回了家。梁以全在鄭州把老爹和兒子送上回登封的汽車,又跟着農場的車回到了西華。

梁以全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積極地勞動,帶領全隊的人日夜不停地忙碌着。

隊裡有一位被當做拾破爛收容進來的人,一天到晚不說話,低着頭走路,從不擡眼看人,一副憂心忡忡、小心謹慎、擔驚受怕的樣子。場部讓梁以全做他的工作,了解他的思想情況。梁以全主動接近他,農活不會幹就教他,有病就陪他到醫院看病,漸漸地他說出了自己的身世,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遼沈戰役時,他是國民黨部隊的師長,部隊被殲滅時,他化妝出逃,拉過闆車,打過小工,不論幹什麼,都是幹不了幾天,就換一個地方,總怕人們認出他來。後來就拾破爛,有一天夜裡,下大雨,他發高燒,昏倒在街上,街道居委會的老大媽看到了,把他叫醒,他說他無家可歸,就把他送到收容站,收容站又把他送到農場來。他不知道老婆孩子在什麼地方,他想一死了之,又放心不下孩子,又擔心共産黨殺他。梁以全把他的情況向場上司如實進行了彙報,場部對梁以全進行了通報表揚。場部向上級做了專題彙報,很快,上級來人把那個人接走了,按照有關政策,做了合理處理。

八月,梁以全的妻子帶着兒子來看他了。

妻子一來就對梁以全說:

“我這次帶孩子來是想和你商量個事。”

梁以全問:

“什麼事?”

“我來時就想好了,我和孩子不走了,就住到這兒,在家盡挨餓,這兒能吃頓飽飯,你下地,我也能下地,安個家,過一輩子,把孩子養大。哪處黃土不埋人,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梁以全聽了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真是山村婦女,沒見過世面,隻見自己在這裡能吃飽飯,怎知自己承受的政治壓力、精神壓力?隻見自己每天看起來高高興興領着全隊的人去幹活,不知自己是個右派,沒有自由身,不是自由人。

梁以全對她說:

“你真糊塗呀,這裡是家嗎?我不是這裡的農工,我也不是這裡的幹部,我是在這裡被管制的右派,我踏踏實實辛辛苦苦地幹為了什麼?你知道不知道?這是在落實黨的政策,這是在執行黨的政策,這是在改造自己,是為了早點改造好了,好早點回家,好早點徹底解決我的問題。你聽懂沒有?回家好好孝敬爹娘,我知道該怎麼辦,我會争取早點回家的。”

1960年11月,梁以全被準許可以回家了。

梁以全要走了,要離開西華農場了,要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了,要回到他牽腸挂肚的親人的身邊了。他收拾着簡單的行李,和農場裡一起摸爬滾打的人們告别,還真舍不得那些令人尊敬的被錯打的上司幹部,舍不得那些知識淵博的教授學者,舍不得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夥伴們,舍不得關心他支援他幫助他的那些農場的幹部。他們是他的老師,是他的朋友,是他終生難忘的夥伴。

梁以全就要回家了,望一眼自己流血流汗耕種過的平展展的土地,望一眼自己和同伴們動手蓋的房屋,望一眼聚在門口揮淚向他告别的同伴,心中有喜有憂,有苦有樂,酸酸的,澀澀的,說也說不清。上了農場的卡車,汽車開動了,他站在車廂裡,回頭久久地望着,直到農場在天際邊看不見了,才坐下。他永遠忘不了西華農場!在西華農場被勞教了兩年零七個月,這兩年零七個月,煉了他的思想,煉了他的意志,煉了他品德,煉了他的精神,煉了他的肉體,煉了他的生命,煉了他的靈魂。他走出了西華農場,不知道前邊等待他的是什麼,不論命運把他抛在哪裡,他都要奮力地抗争。怕什麼磨難,怕什麼挑戰,還會有什麼痛不能忍,還會有什麼苦不能咽,他一定會撫平心靈上的創傷,昂首挺胸開始新的生活,尋找新的機遇,創造新的奇迹。

梁以全恢複了自由身,但沒有恢複公職,他的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還不是自由人,他一定要洗刷掉強加在他身上的恥辱。

坐在回家的汽車上,看着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公路,他知道自己的路還很長,要想徹底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要經曆磨練和不懈的鬥争。路,雖然長,隻要邁開雙腳不停地走,不停地前進,就一定會走到底。即便前邊沒有路,也要豁出命闖出一條路來。

他相信,總有一天,黨會解決他的問題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