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古詩詞##天天古詩詞##美友古詩詞賞析專題#

《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
宋·朱淑真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
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午窗睡起莺聲巧,何處喚春愁?
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譯文
春日暖暖的陽光,像在撫弄着楊柳輕柔的枝條,在花園的小徑上,湧動着濃濃的香氣。可過了清明節天卻陰了起來,雲霧籠罩着紅樓,好似是把它鎖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午睡醒來,聽到莺兒美妙的鳴叫聲,卻又喚起了我的春愁。這莺兒卻在哪裡呢?是在綠楊影裡,是在海棠亭畔,還是在紅杏梢頭?
賞析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這首詞寫一位閨中女子(實際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緒萬端。
上片“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兩句,描繪出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遲遲春日”語出《詩經·七月》“春日遲遲”,“遲遲”指日長而暖。“弄輕柔”三字,言和煦的陽光在撫弄着楊柳的柔枝嫩條。秦觀《江城子》詞:“西城楊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動鮮明。對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間小徑上,一股暗香撲鼻而來,令人心醉,春天多麼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長,清明過後,卻遇上陰霾的天氣,雲霧籠罩着朱閣繡戶,猶如給女主人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層愁霧,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看來開頭所寫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經逝去的美好時光。不然和煦的陽光與雲霧是很難統一在一個畫面上,也很難發生在同一時間内。“雲鎖朱樓”的“鎖”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給讀者雲霧壓樓的陰霾感覺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鎖”字蘊含豐富,将陰雲四布的天氣、深閨女子的被禁锢和心頭的郁悶,盡括其中。
下片着重表現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這種春愁是由黃莺的啼叫喚起的。大凡心緒不佳的女子,最易聞鳥啼而驚心,故唐詩有“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之句。試想一個愁緒萬端的女子,在百無聊賴之時,隻好在午睡中消磨時光,午睡醒來,聽到窗外莺聲巧啭。不禁喚起了她的春愁。黃莺在何處啼叫呢?是在綠楊影裡,還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紅杏梢頭呢?自問自答,頗耐人玩味。
這首詞筆觸輕柔細膩,語言婉麗自然。作者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怅,這是以樂景寫哀的手法。作者在寫景上不斷變換畫面,從明媚的春日,到陰霾的天氣;時間上從清明之前,寫到清明之後;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憶。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聽到的莺啼,看到的色彩。通過它們表現女主人公細膩的感情波瀾。下片詞的自問自答,更是妙趣橫生。詞人将靜态的“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引入黃莺的巧啭,靜中有動、寂中有聲,化靜态美為動态美,使讀者仿佛聽到莺啼之聲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流播到另一個地方,使鳥啼之聲富于立體感和流動感。這是非常美的意境創造。以聽覺寫鳥聲的流動,使人辨識不出鳥鳴何處,詞人的春愁,也像飛鳴的流莺,忽兒在東,忽兒在西,說不清準确的位置。這莫可名狀的愁怨,詞人并不說破,留給讀者去想象,去補充。
《蔔算子·片片蝶衣輕》
宋·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片片花瓣像蝶翅般輕盈,殷紅點點,嬌小可愛。如果說上天不愛花,為何把它們設計得這麼巧妙?
早上看見樹上花兒朵朵,傍晚卻剩下不多。
如果說上天愛花,為何又用風雨摧殘它們?
鑒賞
辛派詞人素以豪放聞名。劉克莊詞,尤以豪放見長,不寫兒女情長,曉風殘月。但劉克莊也寫婉約詞,而且糅豪放于婉約之中,更見其獨具一格的豪放。這首《蔔算子》即是如此,用比興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詞人才不見用的凄楚情懷。
上片先寫花的可愛。起首一韻為花描态繪色:片片花瓣兒宛如蝴蝶輕盈的翅膀;點點花朵兒猩紅如染,那麼鮮豔嬌美。上句寫花之态,從花瓣兒着墨,因花瓣兒薄,故雲“輕”;下句寫花之色從整個花朵兒落筆,海棠花朵兒個小,是以在寫花之色的同時再著一“小”字,并補足上文“輕”字。兩句同一寫花,而角度各異,為下句“百種千般巧”伏筆。而“片片”又見花瓣兒之多,“點點”又見花朵兒之密,為下片換頭句“朝見樹頭繁”埋下伏筆。歇拍一韻旨在寫花的可愛,可詞人偏不直說,而是以揣度的口吻插入一句議論,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襯起,然後再說出花的“百種千般巧”。這樣寫,不僅沉着有力,使行文不闆;而且,由于引進了“天公”即自然界的主宰“天老爺”豐富了全詞的含蘊,突出了作者創作本詞的寓意,很耐人尋味。歇拍句的“百種千般巧”,當然包括上文所說的姿緻輕盈、體态嬌小、色彩鮮豔,但細味“巧”字,又分明包含着花的氣韻美和内在美。隻有形貌和氣韻、外在的表現和内在的含蘊配合相宜、諧和一緻,方可謂之“巧”,謂之美。
下片寫花被“雨洗風吹了”的惋惜之情。上片極寫花的可愛,這是為下片寫花被雨打風吹去作鋪墊。是以過片一韻便說:“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這裡,“繁”、“少”對寫,“朝”、“暮”對提,不僅見花事變化之遽,亦且見詞人對花事的關心。從中我們可以想見“愛花成癖”的詞人秉燭逐枝察看的憂懼情态,這一韻不似上片起首一韻,似對非對,卻極有韻緻,一段惜花情思宛然若揭。
最後一韻乃全詞的核心所在,但詞人也不直說,而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襯起,然後再說出花事被“雨洗風吹了”的可悲現實。這話也很發人深思,同樣具有一種哲理性味道,因為同上片歇拍一韻所說,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而且,上片的“道是”句是揚,這裡的“道是”句是抑,欲抑先揚,抑揚之間,流露出詞人對天老爺任憑風雨摧殘花事的不滿。#你最喜歡的一句古詩詞是什麼##頭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