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唐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下财經》報道,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持續了較長時間,在資料成為新生産要素的同時,資料的價值還有待釋放。是以,對于企業而言,在數字化轉型之後,還要進行數智化更新。從數字化到數智化,實體零售企業該如何轉型?在15日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座談會上,與會專家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11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98056億元,已經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将近四分之一。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說,對于實體零售來說,未來通過線上線下整合,會湧現出更多的消費模式,為消費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印象很深的就是智能音箱,剛開始大家都覺得音箱是傳統的聽覺裝置,後來發現智能音箱出來了,形态各異,而且價格千差萬别,大家都有可選擇的空間。之是以出現新産品,就是因為線上線下融合,很多平台推出自己品牌的智能音箱,我們現在看到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大廠都有自己的智能音箱,這個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出現了很多新産品。”趙萍說。
即将過去的2021年,面對疫情的沖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内外環境,零售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在後疫情時代,對于實體零售企業來說,應該怎樣擁抱數智化?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家李鳴濤說,首先,在企業自身的戰略層面上,要對數智化轉型有一個準确把握。
李鳴濤表示:“數智化轉型不同于原來我們所說的資訊化,資訊化這麼多年下來,可能很重要的一個推動力就是要提升效率,通過引入資訊化的一些手段提升整個企業的營運效率。但是數智化轉型我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種模式的更新或者模式的轉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任興洲認為,在對數智化的概念有一個準确把握之後,不同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應該“因企施轉,量身定制”。
任興洲說:“第一個是自主轉,有一些大企業可以自主去轉;第二個叫協同轉,把網際網路大廠引進來,還有專門做量身定制的咨詢機構引進來;第三個叫創新轉,創新一種業态,這個過程中連帶着轉型了;第四個叫賦能轉,就是用線上線下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有這樣的能力去給沒有能力不會轉的企業賦能,然後把最核心的部分解決了。”
此外,北京蘇甯易購副總經理高崑說,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确定自己的轉型路線和起步平台,大膽、堅決地“邁出轉型的一步”,“對商業企業來說,抓手最主要的就是資料,供應商的資料可能是比較多的。有了這些資料之後,後面肯定要投入,技術轉型肯定是要有比較大的投入,從硬體到軟體都要有所投入。企業家一定要有信心和決心,看準了方向一定要大膽投入,未來肯定是有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