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上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局機關1樓新聞釋出廳召開新聞釋出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廣州中醫藥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等機關專家學者出席新聞釋出會,介紹近期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有關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邴媛媛介紹稱,10月中旬以來,國内多地相繼發生新冠肺炎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發生後,各地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第一時間組織開展中醫藥防控救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總體部署和當地需要,派出從業人員和中醫專家赴疫情發生地,支援中醫藥防治工作,推動中醫藥早期幹預、全程使用、全面覆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 邴媛媛
第一,在工作機制方面。在去年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期間,也就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我們在實踐中創新形成了“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在常态化防控探索和全鍊條精準防控“動态清零”階段,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和中西醫協作機制不斷推廣完善。
各地中醫藥主管部門在當地應急指揮部統一上司下,統籌協調本地中醫力量,形成“第一時間啟動中醫藥參與的應急防控指揮和救治工作機制,第一時間應用中醫藥防控救治方案,第一時間有中醫藥專家團隊,第一時間用上中藥”的經驗模式。
同時,在定點醫院深化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中西醫專家聯合組成專家組,聯合制定完善診療方案,聯合在一線開展救治,聯合進行查房會診和病例讨論。
第二,在治療方面。中醫藥深度介入治療全過程,各地依據國家診療方案,規範化、同質化開展中醫治療。對輕型、普通型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改善患者發熱、咳嗽、納差、乏力等臨床症狀,減少向重症發展。對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人一策”,發揮中醫藥在退高熱、促進肺部滲出吸收、改善胃腸道症狀等方面的療效,減緩或阻斷重症向危重症發展,促進重症向輕症轉變。
針對部分康複患者出院後仍有乏力、納差、氣虛等症狀,應用中藥和非藥物療法綜合幹預,促進功能恢複,提高生活品質。目前,各地本土确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中,除個别少數特殊情況人員外,均普遍應用了中醫藥。
第三,在預防方面。将中醫藥納入“四早”,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作用,指導各地結合當地氣候和人群體質特點,制定中醫藥預防方案。對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觸者,以“點開藥到”為目标,第一時間進行中醫藥預防幹預,確定中藥“應服盡服”、“能服盡服”。将中醫藥預防延伸到封控社群及一線重點崗位人群,確定有需求的居家隔離人員和一線從業人員“願服盡服”。
各地組織成立中醫巡回指導專家組,定時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和封控社群指導中藥預防,開展服藥随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