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一詞,代表中國,其另外一種解釋便是瓷器,隻因為唐朝瓷器盛行,即便是海外,大多也很推崇唐朝的瓷器,是以外國人才會用“China”一詞代表中國。唐朝之前便是隋朝,隋朝定都洛陽,雖然其壽命短暫,但是不可否認隋朝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都能夠排在前列,其中農業尤其發達,即便是現代,也不得不為之折服。

我國曆來都是農業大國,是以曆朝曆代對于農業是十分看重的,所謂“社稷”,指的是土神和谷神,也用來代指江山,平日所說江山社稷,就代指山河,這足以看出糧食對于朝廷的重要性,可謂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是以自古以來都有屯糧一說,若是遇見災年或者戰事,無法第一時間征調到糧食,那麼屯糧的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說到屯糧的高峰,必然是隋朝,作為一個尚武朝代,糧食對于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是糧草供應不足,勝利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是以隋朝時期,隋炀帝上位之後,頒布了大量法令,準備屯糧。自隋炀帝登基以來,他便開始下令大肆修建糧倉,為的就是能夠囤積到足夠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其中最出名的糧倉就是含嘉倉,這個糧倉始建于公元605年,因為其糧倉巨大,修建時長長達10年之久,這座糧倉也位于洛陽城内,可謂是天子腳下最重要的糧倉。
作為洛陽東部的糧食儲備點,含嘉倉協調了整個戰線的糧食排程,而在一千年之後,這座糧倉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當打開這個上千年的糧倉之後,發現裡面的儲備糧總量驚人,其中在含嘉倉中發現287座倉窯,不少倉窯中的糧食表面并沒有腐爛的迹象,看起來完好無損,當科學家把其中糧食移栽到實驗室中後,居然可以生根發芽。
之是以出現這個情況,還是因為糧倉的通風排水做的極好,才能夠保證整座糧倉的糧食不受潮,最後得以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