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葬在皇家陵區,而是孤零零地守在白鹿原呢?

霸陵,是漢文帝劉恒和皇後窦氏的合葬陵,

不過,西漢的帝後合葬,一般是指“帝後合葬不合陵”,也就是說帝後葬在同一處陵園,但各立陵冢。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劉邦第四子,其母為薄姬。

在劉邦的八個兒子中,劉恒無疑是最幸運的,

劉邦病逝後,漢惠帝劉盈即位,劉邦庶子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劉盈病逝後,呂雉先後立劉盈長子劉恭和劉盈四子劉弘為帝,

開始大力清除劉邦諸子,唯獨剩下劉肥、劉恒、劉 長,逃過一劫。

呂雉病逝後,一場驚心動魄的厮殺之後,呂氏被全殲,小皇帝劉弘也被弑殺,

大漢王朝皇位空缺,而當時劉邦的兒子隻剩下劉恒和劉長,

劉恒在劉邦所有兒子中,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他的母親薄姬一生都沒被劉邦寵愛過,

平日裡母子倆過得小心翼翼,

這一點,使得母子倆幸運地躲過了呂後的迫害,

也使得代王劉恒幸運地被朝臣們選中,坐上了皇位,這便是漢文帝。

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葬在皇家陵區,而是孤零零地守在白鹿原呢?

漢文帝不僅是曆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

當時朝臣規劃在宮中建造一座露台,

漢文帝得知後說:居住在先帝營造的宮殿中,已經常常感到惶恐羞愧,為什麼還要建造新的台呢?

每逢災荒之年,漢文帝往往令諸侯不必進貢,又開放皇家專有的山林池澤,使群眾能夠通過采集漁獵及副業生産保障溫飽,度過災年。

漢文帝也是一位提倡節儉的帝王,

他不僅精簡宮中近侍人員了,降低消費,衣服所用的料子也都是平價貨,

尤其是營建他的陵墓霸陵時,提出薄葬方案,

他明确訓示,

“(墓中)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

埋葬時所用随葬器物都用陶器,地官不用豪華的裝飾,陵上地面不築封土,以求儉省,不緻煩擾群眾。

臨終時,他在遺诏中又重申薄葬的意願,并且具體規定了減省葬祭之禮的内容,

明令霸陵山川都維持原有制度,不許更改。

關于霸陵:

1. 清代畢沅考證霸陵位于“鳳凰嘴”,不過如今答案已揭曉,

考古隊員通過精細發掘和缜密分析,判斷出“江村大墓”實際上就是漢文帝的霸陵。

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葬在皇家陵區,而是孤零零地守在白鹿原呢?

2.2016年因江村大墓外藏坑出現盜墓,而啟動搶救性考古,

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并對江村大墓的外藏坑,進行了考古發掘。

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葬在皇家陵區,而是孤零零地守在白鹿原呢?

3.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官印,

注意——官印象征着官署權力,外藏坑裡出土了這麼多官印,圍着中間的這個墓,隻能是帝陵。

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葬在皇家陵區,而是孤零零地守在白鹿原呢?

不過,除了漢文帝的霸陵和漢宣帝的杜陵之外,

其餘九座帝王陵西漢皇帝的陵寝如同金字塔一般,矗立在鹹陽,

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葬在皇家陵區,而是孤零零地守在白鹿原呢?

那麼,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有葬在西漢皇家陵區呢?

漢文帝原本應該在鹹陽原上,而不是孤零零地獨守在白鹿原上。

有人分析認為,這源自西漢帝陵實行的“昭穆制度”,

即“始祖居中”,其下依次排列,父(一世)居左,子(二世)居右,

劉恒與劉盈乃兄弟,漢惠帝劉盈已經葬入了鹹陽原的皇家陵區中,是以,漢文帝劉恒隻能選擇鹹陽原以外的地方歸葬。

漢文帝去世後,為何沒葬在皇家陵區,而是孤零零地守在白鹿原呢?

但也有人認為,西漢帝陵并未實行“昭穆制度”,漢文帝選擇白鹿原純粹出于個人喜好。

不過,漢文帝内心真實的想法,我們也無從知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