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5日)下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釋出關于2022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國将對954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這是利民惠企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
藥費負擔重,是不少癌症患者和家庭的痛點。要讓“天價”進口藥降到用得起的“地闆價”,進口關稅是一道重要的調節“閥門”。2018年以來,我國已取消了一大批抗癌藥、罕見病藥原料藥的進口關稅,降低了人工心髒瓣膜、助聽器等醫療器材的進口關稅。為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不斷提升人民健康福祉,明年我國還将對新型抗癌藥氯化鐳注射液實施零關稅,同時降低顱内取栓支架、人造關節等部分醫療産品的進口關稅。
向綠色低碳轉型會經曆“陣痛期”,急需新技術和新産品“撐腰”,這次調整對此也有所呼應。從明年起,一批環境産品進入降低進口關稅“清單”,其中,可提高車輛燃油效率減少尾氣排放的汽油機顆粒捕集器、汽車用電子節氣門等,稅率均由5%降至3%,力度可謂不小。
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并高位震蕩,使得制造業中下遊企業持續承壓。本次調整,一定程度上也将幫助制造業一解“燃眉之急”——從明年起,國内短缺的黃鐵礦、純氯化鉀等資源産品,進口關稅将由2%-5%降至1%-2%;可可豆、植物精油、動物皮毛等食品加工、日化、皮革制造業所需的原材料進口關稅也将降低,稅率由2%-20%降至0-10%。無疑,企業在原材料采購上的花費将更省一些。
瞄準痛點降稅點,最終是要讓老百姓和市場主體的幸福感和對未來的确定性更強一點。
· 央視财經評論員
轉載請注明央視财經
(編輯 張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