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即漢昭烈帝)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國君,是以他在三國時期的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按道理來講,漢昭烈帝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是存在四個候選人的。因為他這輩子一共有四個兒子,而并非隻有劉禅這一個兒子。隻不過其他三個兒子的知名度沒有劉禅高罷了,但并不代表他們就不是漢昭烈帝的兒子。那麼,漢昭烈帝明明有四個兒子,為何在他即将逝世的時候,非要傳位于劉禅呢?

一、大兒子劉封不具備繼承條件
漢昭烈帝的大兒子名叫劉封,是個曾經頗受漢昭烈帝待見的兒子。漢昭烈帝之是以沒有将皇位傳給他,是因為他并非漢昭烈帝的親生兒子,而隻能算是漢昭烈帝曾經收養的一個兒子罷了。可能有人會說,養子若是真有實力,日後也存在與親生兒子争奪皇位的可能性。但是實際上,劉封根本就沒有跟劉禅等人争奪皇位的機會。因為早在漢昭烈帝還在世的時候,劉封就已經被漢昭烈帝下令處死了。至于原因是劉封在關羽陷入危機的時候不肯向他伸出援手。
二、劉禅較為能替天下百姓考慮
排除掉劉封這個大兒子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漢昭烈帝其他三個兒子的具體情況。劉禅雖然總是表現出一副唯唯諾諾不成器的樣子來,但是他相較于自己的其他兩個兄弟而言,頗具心系天下百姓這一特點。這樣一來,如果漢昭烈帝不把皇位傳給劉禅,而是傳給劉禅的那兩個弟弟中的其中一個,那蜀國百姓們可能就毫無未來可言了。鑒于此,漢昭烈帝隻好将皇位傳給劉禅。
三、劉禅具有長子的身份
在我國古代,一直沿用着嫡親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父輩一切的繼承制度。也就是說,一家之主若想選繼承人的話,按道理來講,理應優先考慮自己的嫡長子才對。隻有在沒有嫡長子或者嫡長子已逝的情況下,才能去考慮讓其他兒子中的一人來繼承自己的一切。漢昭烈帝沒有嫡子,但劉禅卻有長子的身份。是以在這種情況下,也理應由劉禅來繼承漢昭烈帝的皇位。而劉禅的那兩個庶弟,也就隻有乖乖輔佐劉禅的份兒罷了。另一個原因就是,劉備自始至終都是以劉氏皇帝自居,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要必須順應漢朝的規矩,作為嫡長子的劉禅,也就不得不被推上了地位。可憐那個不是親生的劉封了,雖然剛開始占着長子的身份。不過沒什麼用。
四、劉禅更容易被孔明拿捏
漢昭烈帝逝世之前,得為整個蜀國的未來做好籌謀才行。否則的話,他這輩子就算是白忙活一場了。雖然他在世的時候認定孔明會真心忠誠于自己,但是他卻并沒有辦法保證自己逝世以後,孔明還能做到像忠于他一樣忠于蜀國日後的繼承人。是以為了避免孔明在他逝世後立即做出圖謀蜀國天下的舉動來,漢昭烈帝隻能選擇讓劉禅繼承自己的皇位。因為他那幾個兒子中,劉禅相對而言更容易被孔明拿捏。而隻要劉禅能夠做到對孔明百依百順,那孔明就找不到謀反的正當理由。
五、漢昭烈帝為培養劉禅而下得功夫更多一些
劉禅是漢昭烈帝的長子,而且還是趙雲冒着生命危險才從曹操陣營中救回來的人,自然漢昭烈帝就會對他表現出一副更為偏愛的樣子來了。正因為如此,漢昭烈帝平時忙完公務後,都會抽出時間親自去教育劉禅一番。也就是說,漢昭烈帝為培養劉禅而下得功夫更多一些。甚至可以說,他從一開始就是按照培養繼承人的方式來培養劉禅的。這樣的話,他逝世時也就隻能将皇位傳給劉禅了。
由此可見,劉禅之是以能夠成為繼漢昭烈帝之後蜀國的新國君,并非單純因為他擁有長子的特殊身份。要知道,倘若劉禅跟他那兩個弟弟在性格和脾性方面不存在差異的話,那就算劉禅照樣有機會當上蜀國的國君,孔明日後也是會想方設法将他廢掉的。畢竟這樣的國君既被孔明看不上,又不受孔明的控制,孔明哪裡還會樂意繼續輔佐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