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很殘忍

元朝曾經有着輝煌的曆史,它的創立者是忽必烈,但是在忽必烈之前就已經有蒙古的幾位先驅為蒙古奪取了很大面積的土地,比如成吉思汗。随着他們勢力的不斷擴大,他們戰争的魔爪,自然也就伸到了中原地區的宋朝。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很殘忍

直到後來忽必烈統一了國家,建立了蒙古族統治的大帝國。但是元朝并不是一個長命的朝代,它僅僅存在了九十幾年就引發了很多的民間起義,其中以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勢力最為強大,最終元朝滅亡,明朝開始。

創業容易守業難,忽必烈能夠建立元王朝,說明他有着很強的軍事戰略,但是他并不會統治國家。

我們都知道,忽必烈是蒙古族,蒙古族人每天在馬背上攫取食物,以部落群居生活,是以他們對中原漢族文化并不是很了解,他們不懂得怎樣治理國家,統治大面積的土地和百姓。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很殘忍

和哪個部落有仇恨,就發展自己的力量去征讨,但一旦他自己手中擁有了權力,并不懂得如何平息沖突,鞏固國家。

是以,元朝建立以後,将人口分為了四個等級,而漢人是最低級的一種。

即使在戰争中死傷了很多漢人,但是漢人的數量依然是很龐大。在一個朝代剛剛建立的時候,肯定有許多舊王朝的殘餘,那麼如何處理這些人口以及軍隊顯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元朝把漢人作為最低等人,并且欺壓、壓榨漢人的行為,最終導緻了元朝後期發生了許多的農民起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後期統治者的腐敗,朝代的滅亡是必然的。

緊接着朱元璋建立明朝,那麼朱元璋又是怎樣對待元朝遺留下來的百姓以及部隊的呢?

朱元璋起義之前的生活非常苦,小的時候在地主家中給地主放牛。之後的幾年,年景很差。以務農為生的朱元璋還有朱家人不得不分散開走上各自逃荒的道路。朱元璋走投無路,削發出家,投奔了皇覺寺成為一個和尚。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很殘忍

但是寺廟中的日子并不好過,他每天幹很多的粗活累活,不到一年的時間,寺院的方丈就打發他同其他人一起下山雲遊化緣。他又一次走上了流浪的道路,但是在這流浪的三年裡他見識了人間的冷暖,開闊了眼界。

我想這段特殊的經曆也為他日後成就大事業奠定了基礎吧。

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之後,地位逐漸升高,最終得到衆人支援成為了首領。并且在應天府建立政權登基。登基後繼續北伐,把蒙古人趕到了中原以外的地方。

在戰争時期免不了殺人,但當戰争結束後,面對那些蒙古族遺留的蒙古族人,他全都一視同仁,把他們當作大明朝的子民。并他在關于處理蒙古人的方法上,他想出了一套很有效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就讨論一下。

首先,關于處理遺留軍隊,朱元璋并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而是把那些願意投降或者被逮捕的蒙古人安插進明朝的軍隊當中,當然并不是全部編成一個隊伍,是把他們散亂的安排,讓漢人對他們進行同化,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思想,不能讓他們有反明的動機。

其次是在語言等日常生活習慣上進行了規定,要求蒙古人講漢語,穿漢人服裝,一律禁止穿戴蒙古族服飾。無疑,這是一種文化上的手段。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很殘忍

這些看起來并沒有什麼特别的,您且聽我慢慢道來。除去前面的戶籍,生活習慣問題外,朱元璋還提出适婚的蒙古族女子必須嫁給漢人,要兩族通婚。

這在元朝統治時期“高貴的蒙古血統”必然是不允許同“低劣的漢人”成婚的。朱元璋的這個改變我覺得也是在提升漢人在蒙族人眼中的地位,不讓他們再把漢人當作低等人。并且通過通婚淡化他們的血統,對蒙古族人進行漢化。

看到這些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智慧。他的目的是明确的,我想也正是他這樣的特點,才為大明朝奠定了三百年的基業,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也都把他當作學習的榜樣。

我最喜歡他的一句話:“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