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東漢末年的諸侯混戰時期,南陽太守袁術曾經也是中原地區不可小觑的一支割據力量。盡管袁術在于袁紹的鬥争中落敗,不得已轉型為雄踞江淮一帶的地方性勢力;但論實力來說,袁術的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可奇怪的是,在短短幾年之内,袁紹集團便開始四分五裂,最終被曹操所吞并掉。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袁術落敗的根本原因,其實隻有一條——那便是他沒有正确處理好人際關系。顯然,這與袁術的性格有很大關系。衆所周知,袁氏乃是四世三公,有百餘年的曆史底蘊;而作為家中的嫡幼子,袁術自小便養成了驕縱、自大、好淫奢的習慣。《後漢書?袁術傳》有記載:“術雖矜名尚奇,而天性驕肆,尊己陵物。”正是因為這個緻命性格,袁術先是失去了袁氏門生,而後遭到盟友和屬下的背叛,最終在天下人的唾罵中悲慘去世。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背信棄義——痛失猛将孫策

袁術這個人,向來以自我為中心;面對自己的手下,他也經常猜忌和打壓。江東小霸王孫策,便是袁術錯失的一員虎将。孫堅戰死在荊州以後,其子孫策接替了父親的職位,并帶領着孫堅的千餘人部曲,繼續為袁術效命。《後漢書?袁術傳》提到,袁術衰敗的一個根本原因,便是“兵弱,大将死,觽情離叛”。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孫策作戰勇猛,袁術是承認的:“使術有子如孫郎,死複何恨!”刻即便如此,袁術卻始終無法對孫策放心。這就導緻了袁術在需要孫策為自己所用時,便會許諾他很多好處;而一旦孫策完成了任務,袁術不再需要他時,便會背信棄義,假裝忘記自己的諾言。據《三國志?孫策傳》記載:“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術複用其故吏劉勳為太守,策益失望。”不僅如此,當袁術得知孫策手中有傳國玉玺時,他還用孫策的母親威脅于他,迫使孫策無奈,隻好極不情願地交出玉玺。試問袁術此舉,孫策又怎麼會甘心為他效命?不久之後,孫策便脫離了袁術,回到老家江東發展。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前倨後恭——意圖吞并盟友

另外,袁術對自己盟友的态度,也讓人覺得寒心。早在陶謙出任徐州牧之時,袁術便覺得自己這個盟友軟弱可欺。在退回雍丘之後,袁術率軍攻殺了揚州刺史陳溫并取而代之,同時他還自封為徐州牧,以便對徐州随時展開攻擊。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徐州牧陶謙雖然老實,但也不想讓袁術得逞。就這樣,仁義的劉備反而暫時成為了徐州之主。袁術深以為恨,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向徐州發起了進攻。與此同時,他又引誘呂布進攻徐州要塞下邳城。據《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呂布深知袁術翻臉不認人的脾氣,他對手下這樣說道:“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将,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果不其然,盡管徐州已經落入了呂布手中,但袁術在第二年還是毫不猶豫的向徐州發起了進攻。呂布不甘示弱,先後聯合劉備、楊奉等勢力,将袁術的軍隊驅逐出了徐州。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僭越稱帝——為天下人不恥

袁術集團迅速衰落的一個原因,正是袁術愚蠢的僭越稱帝。想當初,董卓權傾朝野,他也沒敢生出謀逆之舉。可袁術竟然相信了一些漢代流行的一些谶言,認為自己天命在己;加之袁術又從孫策那裡搶來了傳國玉玺,可謂是“信心滿滿”。《三國志?袁術傳》注引《典略》雲:“(袁術)見谶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号稱仲氏。”不久之後,曹操将漢獻帝挾持到了老巢許都;袁術見此情景,也終于忍耐不住了,遂在壽春登基為帝,改國号為“仲”,時年為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三國演義》中提到,袁術第一個稱帝後,被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最終導緻了自己的覆滅。而事實上,袁術稱帝以後,雖然沒有那麼多諸侯圍攻于他;但他此舉,也算是失去了天下人的民心。原本袁術可以效仿哥哥袁紹,利用袁氏家族的影響力徐徐圖之;可他卻選擇了這種極端又愚蠢的方式,導緻天下世人對他口誅筆伐。在此情形之下,袁術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也自然可以了解了。據《後漢書?袁術傳》記載:“(袁術)乃燒宮室,奔其部曲陳簡、雷薄于灊山。複為簡等所拒,遂大困窮,士卒散走。”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淫侈滋甚——百姓離心離德

種種事迹表明,袁術是沒有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早在他和袁紹兄弟二人并起于中原之時,世家豪族多數原因歸附袁紹,便可見一斑了。即便是袁術後來稱雄于江淮地區,乃至稱帝之後,他也沒能改掉身上好淫奢的風氣:“及竊僞号,淫侈滋甚,媵禦數百,無不兼羅纨,厭粱肉,自下饑困,莫之簡恤。于是資實空盡,不能自立。”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袁術的行為,充分說明了世家豪奢的本性。哪怕是在袁術自己的“帝都”壽春,下層百姓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着水深活熱的生活。反觀“皇帝”袁術,則是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羅綢緞,過着神仙一般的日子。最為諷刺的是,為袁術出生入死的士兵們,也過着同樣凄慘的生活。他們因為長期吃不飽飯,是以戰鬥力大減。短短幾年之内,原本富饒的江淮地區,便在袁術的肆意揮霍之下,進而出現了财政赤字。

袁術實力雄厚,為何走向敗亡?看看他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了

縱觀袁術一生,他雖然靠着家族名聲,才迅速積累了一份龐大的家業;但袁術自始至終都沒有認識到“人和”對自己的重要性。袁氏門生、盟友、麾下大将、治下百姓和軍隊,最終都因為袁術的自我離開了他。可見袁術衆叛親離,是必然出現的結果。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