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千古一帝從不殺功臣,卻慘遭滅族之禍,世間再難見此姓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很多開國皇帝在打下江山後,都會将屠刀對準自己往日的兄弟。越王勾踐如此,漢高祖劉邦如此,明太祖朱元璋還是如此。在權力面前,再深的感情,都會煙消雲散。而在曆史上,有一位皇帝從來不殺功臣,結果卻慘遭滅族之禍。此人是誰呢?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這位千古一帝從不殺功臣,卻慘遭滅族之禍,世間再難見此姓

提起秦始皇,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很殘暴。但事實上,為了結束戰國末期連年征戰的局面,秦始皇的一些手段是不得已而為之。正所謂:“治亂世,用重典。”正是他采用雷霆手段,才能夠建立我國曆史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促進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而秦始皇雖然在外人看來很殘暴,但卻從來不對自己人下手。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有三人可謂居功至偉。第一人是秦将王翦。王翦是戰國名将,著名的軍事家。他曾率軍攻破趙國首都邯鄲,讓秦國的虎狼之師橫掃三晉大地。後來秦始皇要滅楚國,王翦一開口就要60萬軍隊。這些軍隊可以說是秦國的家底,如果王翦領兵造反,那秦始皇将死無葬身之地。但秦始皇卻選擇了相信王翦。最終,王翦率軍大破楚國名将項燕,與兒子王贲成為秦始皇統一天下,開疆拓土的最大功臣。而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功高震主的王翦也并沒有被殺,反而得到善終。當然,這與王翦急流勇退也有一定關系。

這位千古一帝從不殺功臣,卻慘遭滅族之禍,世間再難見此姓

第二人是丞相李斯。丞相李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有他的鼓勵,才讓秦始皇下定了吞并六國的決心。在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李斯又協助秦始皇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大一統王朝的章程。包括車同軌、書同文,廢分封,置郡縣,加強中央集權等。而李斯這般的能謀善斷,在秦始皇去世前,也沒有想過要殺死他。

這位千古一帝從不殺功臣,卻慘遭滅族之禍,世間再難見此姓

第三人是抗擊匈奴的蒙恬。在秦國統一六國的戰争中,蒙恬曾率軍攻破齊國,被拜為内史。秦統一六國後,蒙恬奉命建造萬裡長城,同時領軍三十萬北擊匈奴。在匈奴被打得北逃後,蒙恬一直率大軍鎮守邊塞。那可是幾十萬大軍啊,但秦始皇一點也沒對蒙恬起疑心,反而還很信任他。在秦始皇統治時期,這些功臣都活得潇灑自如。

這位千古一帝從不殺功臣,卻慘遭滅族之禍,世間再難見此姓

但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上位。胡亥在中車府令趙高的慫恿下,不僅毒殺了蒙恬,逼死了李斯。而且還進行手足相殘,殺死了自己衆多的同胞兄妹。好在扶蘇的兒子子嬰裝瘋賣傻逃過一劫,但此時秦朝已經到了滅亡前夕。後來西楚霸王項羽進入關中,對嬴氏一族進行了屠殺。從此,嬴姓便很少再出現在世人面前。當然,秦始皇可能還有一些後人存世,但卻早已改名換姓,不是之前的那個王族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