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樸的《平邊策》可以與《隆中對》媲美嗎?

導讀:諸葛亮之是以聞名天下除了對蜀漢忠誠和層出不窮計謀以外,就是他對天下大勢的準确認識和判斷。一篇《隆中對》從諸侯林立的漢末形式中判斷出天下三分的最終結局就是明證。那麼在全局視野上是否有與之匹敵的謀臣呢?可能這個問題易出現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今天我們不說劉伯溫,我們介紹一下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大臣王樸的《平邊策》。這篇策論詳細點評了後周平定各割據政權的先後順序和原因堪稱字字珠玑,一千來字較長的描述了割據政權的平定方法:或打或勸,或拉或強攻不一而足。雖然後周世宗柴榮因英年早逝沒有完全實作平邊策的戰略構想,但是在宋太祖趙匡胤的手上變成了現實。宋朝統一的政策和方式幾乎完全、完美的複制了王樸《平邊策》的設想。是以幾乎聲明不彰的王樸也是一代戰略大師。

王樸的《平邊策》可以與《隆中對》媲美嗎?

其實之是以王樸的《平邊策》在曆史是上聲名不彰,一方面是因為五代沒有《三國演義》的加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後周的國力和形式遠遠好于當時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是以雖然都是論天下形式的綱領性策論,《隆中對》更加出名的原因。其實王樸的《平邊策》對于結束五代十國長期分裂的局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王樸生平簡介

王樸幼年聰慧,雖然是後周名臣但是出仕還是在後漢。在後周建立後任鎮甯節度使柴榮的幕僚,是以應該說是後周世宗的從龍之臣。柴榮即位為帝雞犬升天,王樸也得了官職步入大周的官場。後因獻《平定策》獲得柴榮的賞識,屢屢升官。到柴榮按照平邊策征伐江淮時王樸已經上升為掌握全國軍政大權的樞密使了。

王樸的《平邊策》可以與《隆中對》媲美嗎?

王樸多才多藝:精通謀略,還擅長京城設計;修訂曆法還通曉音律,是個難得的人才。是以當王樸英年早逝柴榮痛苦非常,王樸的去世相當于斷了柴榮一條臂膀。趙匡胤評價說: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就是說如果王樸在的話我當不上皇帝,也創不上這黃袍。

《平邊策》的中心思想

王樸的《平邊策》核心内容有三:

第一、闡述了唐、晉失國,群雄逐鹿的成因,并以此衍生出掃滅諸侯平定天下的具體方法。這種有具體操作方式的強國之道一面世就受到新繼位帝王柴榮的重視。因為柴榮就是有野心、有行動力,心懷統一大志想要結束亂世。柴榮與自己的夢想做了長期三十年規劃:“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

“唐失道而失吳、蜀,晉失道而失幽、并......當失之時,莫不君暗政亂,兵驕民困,近者奸于内,遠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必先進賢退不肖以清其時,用能去不能以審其材,恩信号令以結其心,賞功罰罪以盡其力,恭儉節用以豐其财,徭役以時以阜其民。俟其倉廪實、器用備、人可用而舉之。

第二、對于天下割據政權各自特點做了深刻點評,對吞并諸侯做了具體規劃。具體就是南唐在襲擾削弱後攻占(吳越、南漢、閩等政權就可歸附);岷蜀戰力不強,可傳檄而定;北漢由于與後周死仇,是以一定要強攻。PS:平邊策中的吳國值得是南唐,因為楊行密所建,又稱“楊吳”。後來吳權臣徐溫養子本姓李,徐溫死後權傾朝野。于937年逼吳主楊溥退位。939年複李姓,改國号為大唐史稱南唐。是以這裡的吳國不是吳越國,而是南唐。

王樸的《平邊策》可以與《隆中對》媲美嗎?

當今吳國,東至海,南至江,可撓之地二千裡。從少備處先撓之,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間,可以知彼之虛實、衆之強弱,攻虛擊弱,則所向無前矣。則江北諸州,乃國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江之南亦不難而平之也。得吳,則桂、廣皆為内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并進,席卷而蜀平矣。吳、蜀平,幽可望風而至。惟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強兵攻之。

第三點、與後周時機情況向對比,認為已經具備《平邊策》執行的前提條件。是以王樸建議可以着手進行。

後周世宗柴榮對統一的嘗試以及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原的過程基本都是按照《平邊策》完美進行的

其實王樸的平邊策很容易了解,就是在分析吳越、南唐、後蜀、北漢、南漢各國實力的基礎上建議根據實際情況逐一平定。方式靈活主張以攻擊南唐江北諸州開始,威懾其他各國。然後滅唐、吞蜀、平吳越、定兩漢,尊尋先南後北的方式最終與契丹對決。可惜柴榮英年早逝,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距離統一還有差距。柴榮在位時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除了北破契丹外,基本是按照王樸的《平邊策》進行的。

宋太祖趙匡胤篡周立宋後繼續了《平邊策》的統一政策,在平定南唐後吳越國直接投降。最後到宋太宗時期才最終強攻北漢滅掉了這個生死大敵。

王樸的《平邊策》可以與《隆中對》媲美嗎?

小結:

綜上所述,王樸的《平邊策》非常可觀可執行性也非常強。是以後周世宗柴榮、宋太祖太宗都按照平邊策的方式完成了掃平諸侯、統一天下的重任。是以王樸也算我國曆史上的戰略大家,值得後人紀念。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