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改自唐詩,寫小狗的詩作,惹來詩人的殺身之禍

作者:老街味道

唐朝詩人處在一個創作比較自由的時代,對于詩人也比較寬容。但是在明清兩朝,就有點殘酷了。

在明朝,就有一位詩人,因為詩中寫了一隻寵物犬,被認為有譏諷之意,竟引來殺身之禍。而這首詩,其實是化用了唐朝王涯的《宮詞》。

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講了這個故事:

高侍郎啟,以宮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二語賈禍,至于殺身。

高啟(1336-1374 ),字季迪,自号青丘子。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明洪武元年(1368),高啟應召入朝,受朱元璋賞識,命教授諸王,纂修《元史》。兩年後,朱元璋拟委任高啟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受,回到了家鄉蘇州。

他的這首詩為題畫詩,《宮女圖》:

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

宮中的宴席結束,宮女服侍歸來時,有小狗在花間對着人影吠叫,估計這個小狗在想,這麼晚,有誰走過來呢?

《明史》記錄,朱元璋聽說這首詩以後,認為詩中有譏諷自己的意思,不過朱皇帝還是隐忍下來,沒有治罪:

啟嘗賦詩,有所諷刺,帝嗛之未發也。《明史》

但是,朱元璋并沒有完全忘記這件事。後來高啟又因魏觀案被抓住了小辮子,結果慘被腰斬。

一首改自唐詩,寫小狗的詩作,惹來詩人的殺身之禍

不過,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介紹,高啟這首詩其實并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創,而是改編了唐朝宰相詩人王涯的作品。

不知迪詩實有所承,語意非創自啟也。唐王涯《宮詞》三十首之一雲:「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詞意與迪詩略同,但較迪詩稍蘊藉耳。《北江詩話》

洪亮吉說,高啟的這首詩化用了中唐詩人王涯的《宮詞》:

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深宮更有何人到?隻曉金階吠晚螢。

王涯是唐文宗時期的宰相,唐文宗一直想除掉宦官勢力,但是在甘露之變中,唐文宗等人的計劃失敗,結果皇帝被軟禁,王涯等重臣紛紛被殺,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滅門。

一首改自唐詩,寫小狗的詩作,惹來詩人的殺身之禍

高啟作這首詩和王涯作這首詩,有兩處相同,有兩處不同。

不同的是,王涯的小狗,在一片螢火蟲中,高啟的小狗在花叢中。另一個不同,王涯并沒有因為這首詩惹禍上身。

相同的是,王涯和高啟寫得是同一個場景,意思也一樣,宮殿中的小狗,受到宮人的驚吓,在夜色中狂吠。

另一個相同點就悲劇了,兩個人的結局相同,都被腰斬。

王涯在甘露之變中,被宦官黨羽抓獲,腰斬于子城西南隅獨柳樹下,全家被誅 。高啟在魏觀案件中受到牽連,也被腰斬。

一首改自唐詩,寫小狗的詩作,惹來詩人的殺身之禍

高啟的死因,引起了清朝不少詩評家的讨論。洪亮吉認為,高啟就是因為這首詩“賈禍,至于殺身”。

趙翼則在《瓯北詩話》中引用蔣一葵(明)《堯山堂外紀》,也認為是詩禍:

青丘之死,據《堯山堂外紀》,謂其有《題宮女圖》雲:"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明祖聞而銜之,故及於禍。《瓯北詩話》

但是他又提出,高啟類似的詩不止這一首:

按青丘又有《題畫犬》一首雲:"莫向瑤階吠人影,羊車半夜出深宮。"則更不止"隔花吠影"之句矣。《瓯北詩話》

高啟應該不是因為這首詩,引來殺身之禍的。

李志光所作傳,則謂啟謝事歸裡, 魏觀守蘇,甚禮遇啟,啟不得已,為其上客,遂連蹇以死,傳作于洪武乙卯,故并不言被誅。則青丘似專為魏觀所累。惟《明史》本傳謂"啟嘗賦詩,有所諷刺,帝嗛之未發。歸家,以觀改修郡治,啟為作《上梁文》,帝怒,遂腰斬於市"。是青丘先以詩召嫌,而禍發於觀之《上梁文》也。《瓯北詩話》

根據《明史》的說法,高啟先是因為這首詩引發了朱元璋的不快,後來又發生給魏觀作《上梁文》的事件,是以終于觸怒了朱皇帝,是以被誅殺。

錢謙益《列朝詩集》中,又有另一個觀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吳中野史載季迪是以詩得禍,餘初以為無稽,及觀國初昭示諸錄所載李韓公子侄諸小侯爰書,及高帝手诏豫章侯罪狀,初無隐避之詞,則知季迪此詩蓋有為而作。 諷谕之詩,雖妙絕古今,而是以觸高帝之怒,假手于魏守之獄,亦事理之所有也。論者詳之。

錢謙益認為,朱元璋就是因為這首詩起了殺心,但是不好發作,“魏守之獄”,隻是借題發揮而已。

真正的禍端,就是這首詩。不知道魏觀和高啟二人,到底誰受誰的牽累。

一首改自唐詩,寫小狗的詩作,惹來詩人的殺身之禍

白居易曾經說,我引以為傲的諷喻詩世人不愛,喜歡的卻是我的”雜律詩與《長恨歌》“一類。

假如他生活在明朝,不知道還能寫諷喻詩嗎?《長恨歌》如果寫本朝的皇帝,估計也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和唐朝不同,朱皇帝不是一個喜歡作詩的人,明朝科舉也不考律詩創作。

@老街味道

劉長卿與孟浩然,結局為何不如王維?因為二人詩中有這個毛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