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宗澤(1060一1128),字汝霖,漢族,北宋婺州義烏縣(今義烏市)人。北宋元祐六年(1091)中進士,曆任河北大名館陶、浙江龍遊、山西趙城、山東掖縣、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等州、縣官,所到之處,勤政愛民,頗有政績。由于宋朝政治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宗澤長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宣和元年(1119)三月,時任登州知州的宗澤因建神霄宮不虔誠,受到除名編管的處分。

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宋、金締結“海上之盟”後,宗澤認為“天下自是多事”,遂退居浙江東陽山谷。不久被人誣告,被發配鎮江繼續編管。宣和四年(1122)天下大赦,宗澤重獲自由之身,兩年後調到偏遠的巴州任通判。宗澤在這期間所作的《古楠賦》《重修英惠侯義濟廟記》,借景抒情,傾訴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并借漢末巴郡太守嚴顔隐喻自己,表達了願做“斷頭将軍“,決不做“投降将軍”的決心。

北宋靖康元年(1126),遠在西南邊陲巴州擔任通判的宗澤,因禦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調到東京(今河南開封)擔任宗正少卿,充和議使。已是68歲高齡的宗澤接到诏書後日夜兼程趕到東京。此時,北宋在北方金兵的進攻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北宋朝廷内部抵抗派與投降派的争鬥也日趨激烈。宗澤是堅定的抵抗派,他一到東京,就給宋欽宗上了抗金“三策”,力主抗金,反對求和。

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同年八月,金兵第二次對北宋用兵,仍然分東、西兩路南下,宋欽宗鑒于宗澤反對求和,擔心他留在京城有礙和議,就任命他為磁州(今河北磁縣)知府,讓他到抗金前線去。磁州屢經金兵蹂躏,已經殘破不堪。宗澤到任後,立即整修城牆,治器械,募義勇,嚴陣以待。金兵渡過黃河南下,擔心宗澤從背後襲擊,就分兵進攻磁州,宗澤披甲登城,指揮軍士用神臂弓射退金兵,然後開城門追擊,殺敵數百。

宗澤雖然取得了局部抗金的勝利,但無補大局。同年閏十一月下旬,金軍兩路大軍攻破東京開封,北宋朝廷成為金軍的俘虜。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軍策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建立僞大楚政權。四月初,金軍押着宋徽宗、欽宗二帝及宗室、後妃、百官共3000餘人,并攜帶從東京搜括來的玉玺金銀珠寶财物等北撤。

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在東京城破之前,宋欽宗從圍城中傳令任命他的弟弟、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要他們立即率師勤王。宗澤首先組織起了一支2000人的軍隊趕到大名,準備在金軍北撤途中奪回微、欽二帝。雖然早已傳檄四方,但其他勤王之師卻無一兵一卒趕來相助,宗澤自知兵單力薄,不得不放棄奪回徽、欽二帝計劃,轉而上書康王趙構,勸他任皇帝。

靖康二年(1127)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宣布就任皇帝,改元建炎,史稱南宋,趙構成為南宋高宗。宰相李綱十分器重宗澤,保薦他為開封知府,後又相繼被任命他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宗澤到任後,在很短的時間内使大劫後的開封城恢複了秩序。他還先後說服開封周圍擁兵近百萬的義軍首領王善、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投到自己麾下,壯大了軍威。

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建炎二年(1128),金軍再次大舉進攻開封,宗澤成竹在胸,指揮劉衍等将領一次次地打退金軍,開封成為金軍不可逾越的屏障。北方百姓敬稱威震天下的宗澤為“宗爺爺”。

從建炎元年(1127)七月起,宗澤在一年内24次上疏高宗,這就是著名的《乞回蠻殿疏》,極力勸宋高宗還京開封,以圖恢複北方失地,但都被宋高宗身邊的黃潛善、汪伯彥等奸臣所阻攔。宋高宗在建炎元年(1t27)十月以巡幸為名,從南京一路逃到了揚州。宗澤憂憤成疾,疽發于背。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還京開封,誓師北伐。

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臨終前的宗澤對前來探望的将領沉痛地說:“我以二帝蒙塵,悲憤至此,你們多能殲滅敵寇,那我死而無恨!”口中不停地念誦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直至斷氣,沒有一句話是家事,一直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

宗澤死訊傳開,“都人為之号恸,朝野無賢愚皆相吊出涕,三學之士千餘人為文以哭澤”。抵抗派首領李綱在挽詩中發出了“梁摧大廈傾,誰與扶穹窿”的哀号。宗澤死後與夫人陳氏合葬于鎮江京岘山麓。後朝廷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賜谥忠簡,著作有《宗忠簡公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