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又一家造車新勢力上線了。

12月15日,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再次創業,正式釋出NIUTRON(牛創新能源)新品牌。Neutron的中文意思是中子,一種組成原子的粒子。這個名字代表了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跟夢想。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據悉牛創的第一款車型定名為“自遊家”。定位高端中大型SUV,大五座布局,同時開發了純電動和增程式電動兩種技術路線。預計新車于 2022 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預訂,2022 年 3 月進行小批量生産,9 月将為首批使用者傳遞使用。

增程式SUV最直接的競争對手自然是理想One,純電動領域的競争更是激烈非常。溝通會上,有人問李一男,你們作為後來者有什麼優勢?

李一男的回答頗有意思——“我答不上來。”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華為太子

李一男是個奇人。

他最早被人熟知,是因為華為。

所有人都說他是天才少年。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是湖南人。1985年他15歲,同齡人剛剛國中畢業,李一男就已經考入華中理工大學第一屆少年班,成了一名大學生。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1991年,李一男在讀研究所學生,選擇了進入華為實習。

華為剛剛實作從貿易生意向技術公司的轉型。1989年之前,華為都還在代理香港鴻年公司的HAX交換機産品,靠價差獲利。後來任正非開拓研發,起初是從國營機關購買零件,打着華為品牌開始組裝BH01型交換機,雖然屬于低端機,但算是華為首個自主研發的産品。

也是這一年,華中理工大學的研究所學生郭平和鄭寶用放棄了博士學位,毅然加入華為做研發。1991年,華為接連推出了好幾款交換機。同樣出身華中理工的李一男,很快被任正非慧眼相中,并且把他當做C&C08交換機的技術人才,重點培養。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1993年李一男碩士畢業,正式加入華為。他入職兩周,就攻克了重大技術難關,憑借自己高超的技術實力被提升提拔為進階工程師,由當時華為的二号人物,他的師兄鄭寶用直接上司。

同年9月,李一男參與研發的華為C&C08交換機研制成功。這款交換機不僅功能上超越了進口裝置,而且價格隻有同類産品的一半。上市就收獲無數好評,成為華為第一個大規模進入典型市場的産品。得益于C&C08交換機的推出,華為銷售額在1994年突破8億,此後以每年超過100%的速度增長。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立了大功的李一男,1995年升任華為總工程師,又在1997年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常務副總裁。這一年他才27歲,這個紀錄在華為内部至今也無人能夠打破。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李一男在華為風頭一時無兩。任正非私下把他認作“幹兒子”,華為上下都認定他是華為内定的接班人。

1995年是大哥大的時代。一部大哥大可以賣出幾萬的高價,華為也盯上了這門生意,準備深耕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技術。這門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信令和語音信道都采用了數字化。日後的短信服務、全球通、2G網絡都是來自GSM系統功能的更新、豐富。

而移動公司則給華為潑了盆冷水,說GSM的地盤已經被分完了,華為入場太晚,與其跟在人家後面追趕,不如去研究下一代的3G。

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建議。國内的3G牌照要一直等到2008年才開放,而當時華為内部的聲音大都是放棄GSM,提前布局3G。

李一男則從技術角度出發,認為沒有GSM技術打底,是搞不成3G的。為了搞定GSM,他不僅重金挖來了東方通信的劉江峰團隊,還做主砍掉了CDMA技術團隊。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這個決定讓華為一度在國内市場與主研CDMA技術的中興交鋒中潰敗,卻也使得華為憑借成熟的GSM走出國門,奠定未來海外3G、4G市場的大格局。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兩種選擇

1998年,任正非把李一男從研發部門調到了市場營銷。李一男在研發部門的影響力已經足夠大了,出于權力制衡考慮,也是為了培養一個面面俱到的接班人,這次調崗是任正非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研發上,李一男是天才。與人打交道時,這位天才的情商可能還不如常人。

他順風順水的前半生,沒有什麼挫折。華為的狼性文化,成了李一男對外的典型面孔。項目進度不佳,動辄就把下屬罵得狗血淋頭。一次去山東出差,李一男親自帶隊。客戶問:“你們華為的基站,在我們山東的冬天能不能用啊?”

團隊裡華為的技術人員滿懷自信,回答:“可以啊,我們在内蒙的實驗局,冬天大雪紛飛,也用得好好的!”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結果李一男當場就發怒了。也不管客戶在場,直接撂下狠話:“哪有你這樣回答問題的?你馬上給我從華為離職!”技術出身的李一男,要求屬下給出一個标準答案,精确到華為基站能在零下幾十度運作,而不是一個模糊的比照。

獨斷專橫的李一男缺乏管理藝術,這不僅挫傷了同僚、下屬的工作熱情,也讓他自己感覺郁郁不得志。他覺得任正非把他放到營銷部門,是一種架空、放逐。

到2003年,李一男上司開發的C&C08系列的交換機實作了全球銷量第一,為華為帶來超過千億的收入。

但三十而立的李一男選擇了在2000年從華為退出。他拿着從華為股權結算和分紅的1000多萬,北上北京創辦了港灣網絡。

任正非舍不得手下這員大将,但還是點頭放他離去,并許諾,如果兩年後李一男創業失敗,華為依舊給他留着一個副總裁的位置。任正非在深圳五洲飯店給李一男舉辦了隆重的歡送會,公司高層悉數到場。當不成接班人,至少能成為華為内部創業的典範。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卧榻之旁,不容鼾睡

李一男的港灣網絡不負衆望,确實發展得極好。華為當時拿不出1000萬現金,任正非就給了李一男一批價值千萬的裝置。作為華為的進階分銷商,港灣網絡第一年就實作了1.7億的銷售額,到第三年銷售額突破10億。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但年輕氣盛的李一男出走創業,怎麼會願意永遠當一個華為的分銷商。他也推出了自己的産品,針對企業使用者的路由器和交換機。雖然和華為的業務頗有重合,但任正非也看在幹兒子的情分上忍了這口氣。

結果李一男得寸進尺,技術方向開始在華為的核心業務區塊試探,還一個勁挖華為的牆角,帶走了許多華為的骨幹。2003年,港灣網絡收購了深圳鈞天科技有限公司,以發展港灣網絡在MSTP光網絡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鈞天的創始人是李一男和任正非的老熟人,也是出身華為的光網絡技術專家黃耀旭。

也就在這時,德國投資與開發有限公司與荷蘭金融發展公司給港灣提供了2000萬美元貸款。李一男的金字招牌,從創業初始就給他帶來了諸多投資者的青睐。美國的華平資本,新加坡的淡馬錫一直同李一男交往密切。種種動作,俨然是要再造一個華為。

這時候任正非忍不了了。在華為内部成立了“打港辦”,下達了對港灣網絡的“必殺令”,不惜代價封殺港灣。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從産品開發上直接複制港灣,李一男推一款,華為就仿制一款,給出更低的價格。針對港灣的大客戶,派出得力銷售狙擊,虧本也要搶走港灣的單子。華為還開出高薪從港灣挖人,據說港灣網絡的交換機研發部被華為一鍋端了。

港灣就像它的創始人李一男一樣,鋒芒露得太早,還遠遠沒有成長起來,不是龐然大物的華為一合之敵。任正非多管齊下,獅子搏兔,徹底把李一男的港灣打得潰不成軍。2006年,華為用17億收購了港灣。

李一男也是以回歸了華為,以一種不光彩的姿态。任正非在收購條件中明确規定了李一男必須回到華為工作兩年。他是首席電信科學家、華為終端副總裁,卻依舊不是當初那個華為接班人了。

據說李一男的辦公室透明玻璃朝外,員工路過、客戶參觀都能看到他的一舉一動,如同動物園看大熊貓。也在這兩年裡,李一男性情大變,一改原來的鋒芒畢露,待人接物都變得和氣寬厚。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天才易老,坎坷常随

兩年期滿,李一男旋即離職。天下之大,願意收留這位技術大牛的地方不少。

李彥宏是最放下身段的那位。“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過三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10月,李一男加盟百度,出任CTO。但一年又兩個月後,李一男又親手向李彥宏遞交了辭呈。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2010年2月,他去了中國移動旗下無限訊奇12580出任CEO,又在2011年7月離開。次月,他以合夥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我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項目和許許多多的創業者,大凡都是年輕人,他們那種追夢,敢想敢拼,不解決問題誓不罷休的勁頭,深深地讓我感動。”

網際網路的大潮洶湧,這位昔日少年天才卻再無什麼大動作。

直到2015年6月1日,45歲的李一男作為牛電創始人,釋出了小牛電動車N1。這款車燈對标寶馬、锂電池對标特斯拉的兩輪電動車,被他視作自己“最後一次創業”。

釋出會當晚,李一男感慨感慨萬千,“我想起《音樂之聲》中老師的一段話: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打開一扇窗。隻要有足夠的任性與執着,即便是到了我這樣的年紀,依然有無限的可能。”

“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過山車一樣。”

他沒預料到自己的人生總結一語成谶。

兩天後,李一男在深圳寶安機場被警方帶走。

消息被牛電隐瞞了數月,牛電的副總裁胡依林對外聲稱李一男生病了在美國住院。投資人吳世春在2016年1月跟媒體誇口李一男狀态很好,前幾天還在一起喝酒。

直到2016年3月15日深圳法院公開披露審判資訊,外界才終于得知李一男是因為内幕交易獲利700萬,被判處兩年六個月的刑期,外加750萬元的罰款。

2017年12月李一男出獄,已經錯過了好幾輪網際網路的風口。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小牛電動失去了李一男引路,發展得磕磕絆絆,經曆了品牌形象受損、融資壓力、市場競争等種種困難,2018年10月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李一男作為創始人,持股43.8%,卻還是沒有現場敲鐘,隻是站在人群中笑看自己的孩子被别人養大。

如今從兩輪造到四輪的李一男,顯得佛系十足。有人問他,小牛兩輪電動車很成功,你做了那麼多年,肯定有很多的經驗可以借鑒。有哪些點牛創汽車可以吸收的呢?

李一男回答:“讓你失望了,其實并沒有,兩輪車和汽車工業差的不是一個數量級,我想借,但實在借不過來。”

事實上,這家新勢力已經擁有核心研發團隊接近1000人,均來自于國内外主流一線汽車公司,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已經累計進行了三輪工程試制,研發測試裡程超過百萬公裡,首輪冬夏試驗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冬季測試。距離明年3月量産隻有一步之遙。

硝煙四起!華為前接班人造車了!

如果是華為時期的李一男,一定會放狠話要超越特斯拉。時過境遷,這個打過敗仗、進過監獄的昔日天才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已然學會了靜水流深。

蟄伏三年,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必然又要卷起一場新風波。

作者:吳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