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唐伯虎的《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唐伯虎的《桃花庵詩》裡面,這句“别人笑我太風颠,我笑他人看不穿”,引發了很多孤獨者的共鳴,是以,很多感到壓抑的人,會是以喜歡上這首《桃花庵詩》。

人才與孤獨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大才子。然而,在中國曆史上,才子往往日子凄慘——因為才子的才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有持才傲物的思想,而一旦有了這種思想,就必然會和權貴發生沖突,進而遭到修理——以大唐為例。劉禹錫因為得罪權貴被打發到巴山蜀水若幹年;羅隐則一輩子沒能“脫白”。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唐伯虎的《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唐伯虎也不例外,雖然頂着個才子的虛名,但是,不能出仕做官的才子,大有一種“落魄鳳凰不如雞”的味道。而對于一個古代讀書人來說,當官意味着功名利祿的同時,也代表着時代對自己的認可。否則,才華再高但不能獲得朝廷認可,很可能被視為“欺世盜名”。

或許唐伯虎就是這樣:空有“才子”虛名,但是維持生計則是要依靠當街作畫。而在世畫家的生活無疑是很凄苦的。以現代的宋莊畫家為例,多少宋莊畫家,頂着“畫家”的虛名,其收入水準尚且不如工廠流水線的勞工。

也是以,唐伯虎少不得會被身邊的人指指點點甚至嘲笑:“什麼才子,過得這麼窮”;“沒出息,連個小官都沒混上”,甚至還可能會成為一些愚夫愚婦教導子女時候的反面教材:你看那個唐伯虎,讀書讀傻了……

這些風言風語少不得會傳到唐伯虎的耳朵裡,唐伯虎内心的凄苦和孤獨,可想而知。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唐伯虎的《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而這種懷才不遇、不被認可的孤獨、凄苦之感,引起了當代人的共鳴。是以很多人都在不被了解、曲高和寡的時候,想起《桃花庵詩》,并用來表達自己不願意自我矮化的感情。

現代唐伯虎

曆朝曆代,都不缺乏唐伯虎這種懷才不遇的人。在當代也不例外。

當代人面對着當代人的凄苦:早在2015年,就有紙媒曾經提到過當時初入職場的90後所面對的尴尬:一邊是留不下的北上廣,一邊則是回不去的家鄉。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唐伯虎的《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但是家鄉的很多人不了解他們,認為在北上廣隻要有點“本事”,努力幾年,在北上廣有豪宅、别墅,出人頭地成為風雲人物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否則就是無能,就該受到嘲笑。

這時候,很多人面對這些指責和嘲笑,都會想到《桃花庵詩》裡面的這句:别人笑我太風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繼續閱讀